17年選擇去廣州,想著越是大的城市視野越開闊出人頭地的機會或許就多那么一點點,在廣州就業缺口前景從業人數多的職業就是IT技術了,能得到這個大方向,全靠自己的摸索和北京這個城市的感召力,同時直覺和環境告訴我,已經沒有更多的路可選了。方向有了,剩下就是如何入門入行,我的選擇是走訪試聽,找到適合自己的引路人。就這樣去了很多家培訓機構去試聽課程,直到我走進一間不大的教室,里面密密麻麻坐滿人,一位操著東北口音的老師在那全身心授課,我聽了20分鐘,老師講的是什么叫面向對象?留下了我至今難忘的一句話,萬物皆對象。是的,我被那節激情的課程深深的吸引了,就這樣我和粵嵌結下了不解之緣。
有好的啟蒙,有專業的教學,這就等于成功了嗎?答案不是的,寒來暑往的半年多里,在B22公交上每日往返于宿舍和學校,每日都在懷疑自己能不能行的惶恐中度過,生怕錯過每一個決定自己就業的課程細節,因為這份學費是借出來的,是全部家當,我壓力很大,錄課截屏熬夜練習,一個冒泡排序背誦敲打十幾遍,很著急,因為真的不懂為什么要如此,子類父類,構造方法,this,spuer,匿名內部類,傻傻分不清楚,每天都有大量新的技術詞匯涌入鐵桶一般的腦袋,只能靠這種沒有天賦的體力上的努力去追補去理解,還要戰勝心里上恐懼和焦慮,還有瞌睡炎熱走神,但我又很快總結出一個套路來,那就是溫故而知新,新學的總是沒那么容易馬上掌握,這是正常的,先做個感性認識,后面的課程會不斷的喚醒前面的知識,由點到面串聯起來以后,理性認識就逐漸到位了,我不停把自己的理解和老師分享以求驗證,通過這個套路方法,逐漸找到一些感覺。
的日子里,很多同學陸續開始找工作,有等不及來不及挑的,拿到offer就走了,有不自信舍不得走還在猛學,也有不知所措不會寫簡歷的,更多是跟著課程走,希望得到老師更多就業指導和安排的,我們都需要一個完美的驚喜,一個華麗的轉身,大家心情忐忑,不斷有人拿到offer離開,上了幸福的彼岸,上了就業之星排行榜,我也一樣。感謝粵嵌,感謝Java就業班的老師不厭其煩的幫助,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