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TV的五大瓶頸
賽迪顧問分析師李燕風博士,把IPTV發展遇到的窘況總結為五大瓶頸:主導權之爭、標準不統一、業務內容匱乏、寬帶不寬、政策壁壘。
主導權之爭主要是由于政策壁壘所造成,政策壁壘已經屬于老生常談的話題。廣電人員一直在堅信,發展視頻業務,自己是強的。同時,掌握著內容資源的命脈,廣電理所當然的在這場博弈不會做出讓步。事實證明廣電確實做到了這一點,在IPTV發展的幾個地域模式中,廣電都牢牢的占據了主動權。在哈爾濱,城域網改造的8000萬費用由網通一力承擔,但是在利潤分成上,卻被廣電拿走了大頭。其他的上海文廣合作的項目,具體的分成比例不好透露,但是據說,上海文廣比較滿意,其含義不言而明。而電信與網通的夢想,則是把廣電作為一個純粹提供內容的CP來對待,就像以往對待其他的企業一樣,依靠電信物理網的壟斷,達到占據主導權的目的。但遺憾的是,從目前的情況看,電信與網通明顯處于下風。
第三個瓶頸是標準不統一,IPTV標準之爭主要是H.264、AVS和MPEG4之爭,以MPEG4成本,因為電視的節目主要是MPEG2轉變而來,廣電運營商比較傾向于MPEG4。但是H.264的效率更高,并被認為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所以受到電信運營商的青睞,但近卻陷入了專利的泥沼。相比之下,AVS的優勢表現在專利費用上,同時還有發展民族自有知識產權的大義,但是產業化是其致命的弱點,沒有形成產業化,其成本必將大大增加,還會帶來很多附加的隱患。業界往往將AVS和第三代移動通信產業的標準TD-SCDMA相提并論,認為AVS能夠獲得國家更多的支持。但是后者早已經成為了一個國際標準,而且,僅僅是一個音視頻編解碼標準的AVS,其經濟效益自然不能望TD-SCDMA項背。因此,李博士認為,至少在未來幾年, MPEG4和H.264將會占據主流地位。
第四個瓶頸是業務的匱乏。IPTV目前主要以影視節目為依托,互動特色并不突出,所以在吸引用戶方面缺乏足夠的魅力。
第五個瓶頸就是帶寬。IPTV至少需要500K,如果達到768K,視頻效果就可以和DVD處于同一個水平,但是目前國內大部分寬帶雖然宣稱能達到1M,但實際上能達到200K已經很不錯了。
六大誤區
埋頭做事,抬頭看路,兩者缺一不可。在執著于IPTV發展本身的時候,是否應該抬起頭來看一看,我們所堅持的,所為之鍥而不舍的,是否是一個正確的道路,我們的想當然,是否就是彌漫在前進道路上的迷霧呢?
我們認為,IPTV至少在以下六個方面,走入了明顯的誤區:
1、 用戶群選擇高端
賺有錢人的錢,是商業市場的選擇。IPTV被賦予了提升固網運營商ARPU值得“神圣使命”,所以,幾乎下意識地,IPTV的發展目標,就盯向了高端用戶群體。
誠然,高端用戶是有每個月多付出幾十塊錢的能力,但是問題是,他們的數量能有多少?更為重要的是,他們愿意嗎?
康斯公司的王煜全先生曾經對IPTV的用戶群體有一個很精辟的分析,他說:中國老百姓每天花在電視機上的時間是181分鐘,這是電信運營商推廣IPTV的市場基礎。但是,事實上,真正看電視的人,也即這個紀錄的創造者們,例如老人、孩子和普通職工,并不愿意或者沒有能力付出額外的費用。所謂的高端人群,金領、白領或者整天忙忙碌碌,或者有豐富的娛樂活動,這部分人很少時間坐在客廳里面看電視。
很顯然,高端用戶有錢,但是沒有時間。在IPTV發展的初期,可能會帶來用戶數量的高速增長,但是十分有限,增長到一定程度就會達到極限。
其實,在電信領域,新業務定位在高端群體,鮮有成功的案例。中國聯通當年發展CDMA業務的時候,聽從麥肯錫的建議,把發展目標就定位在了高端客戶。但是事實證明,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定位,不僅僅迫使中國聯通和中國移動短兵相接,造成了CDMA不得不轉向低端市場,和自己的G網搶用戶,而且,對于中國聯通CDMA業務品牌的形象,留下了反復無常的惡劣印象,其影響十分深遠。
李燕風博士說,電信運營商推廣IPTV的首要目的,不是給現在的寬帶用戶增加一個新業務,而是用來發展新的寬帶用戶。因為,從目前看,寬帶用戶的ARPU,還是比普通固定電話用戶要高的。
醉翁之意不在酒,發展IPTV,意在寬帶。不知道這是運營商的無奈之舉,還是一開始就有這個打算,但是無論如何,這對于IPTV的持續發展,都不是一個好兆頭。
鄭州威科姆公司的農村IPTV戰略,初始并不引人注目,但是他們卻發展了10多萬的用戶,年底河南一地計劃是20萬,將成為中國IPTV的用戶群。
“IPTV是互聯網應用金字塔的下層,我堅信這一條。”
鄭州威科姆總裁賈小波教授說。農村IPTV的ARPU值很低,每個月20塊錢,但是就是靠這20塊錢,威科姆公司實現了盈利,而且是連續三年的盈利。
事實勝于滔滔不絕的雄辯。
2、 帶寬改造需要很大的成本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面,帶寬的擴容是一個很可怕的事情,要把馬路打開,墻體鑿穿,要增加大量的投資,還不知道用戶買不買單。
事實并非如此。
“我們做過實驗,對3萬個用戶的網絡進行了改造,電信用戶每家花費27元就可以改造點對點獨占8M;如果用電視電纜來做,同樣是一根電視電纜到每家每戶的時候,也是點對點獨占8M,成本大概也就是200元。”
張壽萱教授,上海大寧多媒體谷寬帶網絡發展有限公司總裁,在介紹上海大寧IPTV經驗時這樣說。
點對點8M,足可以滿足IPTV的要求了,還是高清。
上海大寧采用的是專網ADSL和EPON+LAN接入。這個專網,并不是物理上的專網,如果那樣,成本無疑將極為高昂。大寧的專網是虛擬專網,類似于城域網中的VPN,它包括電信網的一部分,也包含了廣電網的一部分。它是一個虛擬的、邏輯上的、跟Internet分離的、高帶寬的專網。
大寧模式初步實現了三網合一。當然,在目前的電視網、電信網和因特網都還是獨立網絡的情況下,還不能達到真正的三網合一,但是在用戶端只有一根電話線,出了用戶700米之后,電視、電話和因特網才被分流到了各自的網絡上。下圖就是大寧的組網圖。
“專網對路由與控制策略要求相對不高,對高端設備需求減少,易于管理和控制,安全性高,可擴展性好。對于用戶群集中度高,區域面積較少的大眾用戶和行業用戶非常適合。”李燕風博士如此評價大寧模式。
3、 核心業務是電視
IPTV,把電視上的內容搬到互聯網上來,或者把互聯網的內容放到電視上,這是對于IPTV的普遍理解。IPTV的殺手級應用應該是視頻,所以就有了直播,就有了點播,就有了時移。但是這些都是廣電的強項,直播現在的電視就可以做到,時移數字電視更有優勢。電信作IPTV,優勢何在?以己之短,攻彼之長,IPTV怎會成功?
“點播如果數字電視想做,IPTV根本不是對手。”李燕風博士說。“IPTV應該從非傳統視頻業務來做,互動是IPTV的優勢。河南網通的遠程教育系統,讓受眾參與到了會議中去,就起到了很好的效果。IPTV只有實現了和數字電視差異化的內容,才能被用戶所認可。”
“在一個IPTV平臺的模式下提供多種業務應用,探索多種業務應用,來服務于多種業務應用,這些才能帶來IPTV的發展。”
“IPTV發展的核心是網絡交互業務應用,其實現在IPTV市場非常廣闊,機會非常多,是我們自己把自己走到了另外一條路,就是我們不愿意多付出一些,大家都去搞直播了,直播絕不是IPTV的優勢。”
“李澤鍇的直播是香港盈科有節目運營權,現在的網通不具備。我們做的就是要構建大量的內容平臺,以本地網建立運營平臺。內容服務平臺集團和省市運營商開展內容制作、檢測管理調度頁面制作等等。業務運營商要建立運營支撐平臺,建立基礎服務平臺。更重要的還要有節目運營平臺、增值業務平臺。”
賈小波教授對于自己的理念非常執著,河南IPTV的成功,讓他有了足夠的話語權。
顯然,IPTV不能作為簡單的業務來推廣,而是一個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可以開展多種業務。
中興通訊網絡事業部IPTV總監余豐喜認為,“音視頻業務是IPTV的一個基礎,但是過多關注IPTV的電視業務,會限制IPTV的發展。”
可視電話是互動業務的另一個典型例子,通過電視進行的可視電話,要比電腦簡單易用,老人和孩子都可以熟練操作。短信、即時通信、游戲、資訊服務、視頻監控和視頻服務等多種業務,都是IPTV可以發展的。
“從業務本身表現來說,IPTV應該是TV業務跟PC的融合。要把TV業務使用靈活、簡單,與PC業務的個性、交互性特點相互融合,只有這樣,IPTV才有發展的空間,如果僅僅是關注TV層面,關注享受,不把互動性發揮出來,IPTV就沒有必要來做。如果關注PC業務,也失去了TV本身娛樂的特性。” 余豐喜說。
4、 全網運營
無論是廣電還是電信,都希望能夠建立一個統一的網絡,開展統一的業務。廣電本來就是條塊分割的,暫且不算。電信都是“中央集權”,自然想從上至下地把IPTV統一到全國。
然而,樹大招風,電信運營商首先遭到的就是廣電總局的“阻擊”,一紙39號文件給運營商戴上了緊箍咒。況且,各個地方的娛樂習慣不同,IPTV要開展的業務也就不盡相同。IPTV業務要大一統,何其難。
內容是廣電借以和電信爭奪主導權的利器,如果從大的來講,廣電只有一個總局,但是如果從廣電臺網分離之后的境況來講,各個省市、地市的電視臺又是一個個獨立的單位。這是否給了電信運營IPTV的另外一個突破口?
法國電信是國際上較早IPTV業務的國際運營商,TPS、CANAL+、CANALSAT法國三大內容運營商為其提供內容支撐,包括新聞、電影、綜合、體育、音樂公共頻道和少兒節目等等。
3、 核心業務是電視
IPTV,把電視上的內容搬到互聯網上來,或者把互聯網的內容放到電視上,這是對于IPTV的普遍理解。IPTV的殺手級應用應該是視頻,所以就有了直播,就有了點播,就有了時移。但是這些都是廣電的強項,直播現在的電視就可以做到,時移數字電視更有優勢。電信作IPTV,優勢何在?以己之短,攻彼之長,IPTV怎會成功?
“點播如果數字電視想做,IPTV根本不是對手。”李燕風博士說。“IPTV應該從非傳統視頻業務來做,互動是IPTV的優勢。河南網通的遠程教育系統,讓受眾參與到了會議中去,就起到了很好的效果。IPTV只有實現了和數字電視差異化的內容,才能被用戶所認可。”
“在一個IPTV平臺的模式下提供多種業務應用,探索多種業務應用,來服務于多種業務應用,這些才能帶來IPTV的發展。”
“IPTV發展的核心是網絡交互業務應用,其實現在IPTV市場非常廣闊,機會非常多,是我們自己把自己走到了另外一條路,就是我們不愿意多付出一些,大家都去搞直播了,直播絕不是IPTV的優勢。”
“李澤鍇的直播是香港盈科有節目運營權,現在的網通不具備。我們做的就是要構建大量的內容平臺,以本地網建立運營平臺。內容服務平臺集團和省市運營商開展內容制作、檢測管理調度頁面制作等等。業務運營商要建立運營支撐平臺,建立基礎服務平臺。更重要的還要有節目運營平臺、增值業務平臺。”
賈小波教授對于自己的理念非常執著,河南IPTV的成功,讓他有了足夠的話語權。
顯然,IPTV不能作為簡單的業務來推廣,而是一個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可以開展多種業務。
中興通訊網絡事業部IPTV總監余豐喜認為,“音視頻業務是IPTV的一個基礎,但是過多關注IPTV的電視業務,會限制IPTV的發展。”
可視電話是互動業務的另一個典型例子,通過電視進行的可視電話,要比電腦簡單易用,老人和孩子都可以熟練操作。短信、即時通信、游戲、資訊服務、視頻監控和視頻服務等多種業務,都是IPTV可以發展的。
“從業務本身表現來說,IPTV應該是TV業務跟PC的融合。要把TV業務使用靈活、簡單,與PC業務的個性、交互性特點相互融合,只有這樣,IPTV才有發展的空間,如果僅僅是關注TV層面,關注享受,不把互動性發揮出來,IPTV就沒有必要來做。如果關注PC業務,也失去了TV本身娛樂的特性。” 余豐喜說。
4、 全網運營
無論是廣電還是電信,都希望能夠建立一個統一的網絡,開展統一的業務。廣電本來就是條塊分割的,暫且不算。電信都是“中央集權”,自然想從上至下地把IPTV統一到全國。
然而,樹大招風,電信運營商首先遭到的就是廣電總局的“阻擊”,一紙39號文件給運營商戴上了緊箍咒。況且,各個地方的娛樂習慣不同,IPTV要開展的業務也就不盡相同。IPTV業務要大一統,何其難。
內容是廣電借以和電信爭奪主導權的利器,如果從大的來講,廣電只有一個總局,但是如果從廣電臺網分離之后的境況來講,各個省市、地市的電視臺又是一個個獨立的單位。這是否給了電信運營IPTV的另外一個突破口?
法國電信是國際上較早IPTV業務的國際運營商,TPS、CANAL+、CANALSAT法國三大內容運營商為其提供內容支撐,包括新聞、電影、綜合、體育、音樂公共頻道和少兒節目等等。
在法國,無論是電信企業還是廣電企業,要涉足IPTV沒有政策上很明顯的限制,廣電和電信在運營服務的時候,面對政府的控制都是一樣的。用戶同時面對電信運營商和廣電運營商,這兩個運營商是通過聯合的運營實現IPTV的服務。電信運營商從廣電運營商那里得到內容,可以讓它把IPTV作為一個數字家庭的增值服務推出,同時廣電運營商又能夠把它的內容通過另外一個渠道提供給用戶,這對他來說,就是無形中增大了能夠接觸到的用戶群體。
這種互惠互利的關系,對于中國的地方電視臺和省市運營商,情況極其相似。由于已經實現了獨立核算,地方電視臺就不必依賴廣電網絡運營商,通過電信運營商的網絡,同樣可以實現節目落地,同時,還增加了很大的一部分收入。
雖然,這種想法暫時受到了IPTV牌照的限制,而無法實行。(因為地方廣電運營商沒有牌照不能和電信開展IPTV業務。)但是,這種狀況是人為因素造成的,廣電總局張海濤副局長在今年初曾經語重心長地告誡說,如果廣電在這幾年不能奮發自強,國家是不會給予長時間照顧的。
如果這種人為的壁壘消除,那么地方廣電和地方電信的合作,政策壁壘就不復存在。比起由電信總部和某些掌握了牌照的廣電企業來合作,至少,這種地方性的合作,可以避免另一個“泉州事件”的發生。
“把IPTV的運營局域化,是電信IPTV成功的希望之一。”李燕風博士這樣認為。
5、 運營商獨立運營
闞凱力教授對于目前的電信產業鏈架構十分不滿,他認為,電信運營商尋求合作伙伴的終目的是“吃掉對方”。目前的電信體制是“落后生產力遺留下的生產關系,在阻礙電信生產力的發展,所以電信體制改革的關鍵就是打破這種縱向整合的產業結構,而不是其他。”他認為,未來的產業革命是物理網絡與各種業務的分離,“你就提供帶寬,你就提供接入。”運營商只要老老實實地做他的網絡運營商、接入運營商就可以了。
雖然,闞教授的話有些偏激,但是無論如何,在新業務的開展過程中,像電話業務那樣的運營商一家獨大的境況,很難再現。
IPTV是一個平臺,這個平臺可以依托電信專網實現,也可以用因特網公網實現,可以用光纖接入,也有很多別的接入方式,運營商要壟斷其運營,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會阻礙其持續發展。
“引入虛擬運營商,是IPTV成功的另外一個希望。”李燕風博士對此說。
威科姆公司設立了運營中心,承擔了內容渠道、制作、策劃、存儲、管理分發、培訓、增值業務研發等內容,是增值應用中心。賈小波介紹說,“我們在全國省市建立內容服務平臺,以地、市為單位建立業務運營平臺。”
威科姆的計劃分三步走,早期采取以IPTV技術手段為主,實現中國農村綜合信息化;第二步以豐富的行業應用帶動IPTV的發展;第三致力于成為專業化從事IPTV領域的設備提供商、內容集成商和業務運營商。
連續三年的盈利,用事實說明了威科姆戰略的正確性,河南網通IPTV用戶的高速發展,也證明了虛擬運營商的巨大作用。
IPTV局域化與引入虛擬運營商,相輔相成。
6、IPTV就是互聯網電視
IPTV發展的核心是網絡交互業務應用,也可以把IPTV叫做互動電視,IPTV的目標是讓電視聯上互聯網,但是互動電視和互聯網電視不能混為一談。
中國網通在前些日子建立了一個網站,叫“寬帶我世界”,主要是和盛大合作,雖然業界普遍猜測這就是網通在打IPTV的擦邊球,但是顯然這種模式不是IPTV,而是走的互聯網電視的路子。
張壽萱教授說,互動電視與互聯網電視是應用側重面不同的兩個發展方向,越往后差別會越明顯?;与娨暱梢岳斫鉃橹醒腚娨暸_,互聯網電視可以理解成在互聯網基于Web2.0的影視博客。
張教授認為,39號文件把這兩個沒有分開,實際上應該把它們建成兩個方案來管,通過立法去保障互動電視,也就是中央電視臺等主流媒體的傳播安全,而不允許互聯網傳播互動電視。因為互聯網沒有安全保障,互動電視在國外被稱為“圍墻里的電視”,就是這個原因。IPTV也應該走互動電視的路子,而不是互聯網電視。
傳統電視和將來的數字電視,都承擔著國家宣傳的責任,IPTV要想獲得大規模發展,也應該能承擔這個責任,否則,就會永遠處于數字電視的陰影之下。
IPTV近期不會大規模發展
“內容差異化、引入虛擬運營商、局域化、終端雙模以及資費標準要有一個合理的套餐”,這是電信成功運營IPTV業務的幾個關鍵因素。”李燕風博士認為。同時他預計,數字電視目前也正處在沖刺期,在2008年之前,IPTV的政策壁壘不會消除,因此IPTV也不會取得大規模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