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召開的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胡錦濤總書記明確提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發展戰略,要把信息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和先導產業,作為信息產業核心的軟件產業被列為重中之重。
軟件產業正在成為中國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中國發展軟件和信息服務出口具有多方面的優勢。一是有穩定的政治環境和完善的基礎設施。二是中國政府出臺優惠政策支持軟件外包和信息服務出口。如遼寧設立了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專項扶持資金,大連設立了東北振興專項資金并將電子信息作為五大重點支持產業之一。三是軟件園和軟件出口基地使軟件和信息服務出口形成較高的產業集中度。目前,我國已形成11個國家軟件產業基地,29個國家火炬計劃軟件產業基地和6個國家軟件出口基地,大量軟件外包企業集中于此,產生了集聚效應。
軟件和信息服務是高度國際化的產業,世界軟件的發展需要中國,中國軟件的發展更離不開世界。2005年中國軟件產業銷售收入超過3900億元,軟件出口35.9億美元。微軟、甲骨文等國際知名軟件企業提供的軟件產品已經走進了中國的千家萬戶。據預計,今后幾年中國軟件市場規模將繼續保持30%以上的增長速度,中國將為世界軟件產業提供日益廣闊的市場空間。立足中國、服務全球,高層次的國際合作與交流將為中國和世界軟件產業開創一個雙贏的美好局面。
但也要看到,中國軟件產業基礎仍然薄弱。中國軟件產業規模與印度相當,但出口規模只有印度的1/10;出口市場單一,主要集中在日韓;缺乏核心競爭力,缺乏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的軟件產品。因此發展軟件和信息服務出口對我國具有重大意義,不但有利于推動中國軟件產業自主創新,帶動中國服務貿易的發展,還有利于優化國民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商務部除了將繼續加強對現有6家國家軟件出口基地的服務與管理、進一步辦好大連軟件交易會,還將從四個方面積極開展工作:,完善政策環境。盡快出臺《關于支持和鼓勵軟件和信息服務出口的指導意見》,規范軟件出口的管理和統計辦法。第二,積極推進自主創新。推動企業樹立品牌意識,著眼于開發自主品牌軟件;建立軟件技術標準體系,參與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的制訂;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對軟件知識產權的保護和監管力度。第三,大力承接國際軟件外包。鼓勵外商投資中國軟件產業,在華設立高水平的軟件研發中心;鼓勵國內軟件企業與外資企業進行合資或合作,開拓軟件出口的國際市場;加強與國際性知名展覽、論壇和會議的交流。第四,加強人才培養。牽頭協調高校、軟件出口基地、重點外包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外包人才培訓,扶持建立外包人才培訓基地;鼓勵國內外相關外包服務培訓機構開展合作,引進國外先進的外包人才培訓模式。
中國已經成為日益重要的世界制造業基地,相信不久的將來中國也一定會成為世界軟件產業的重要基地,并在承接世界軟件外包中占有更大的份額。
建設創新型國家軟件和信息服務出口大有作為
更新時間: 2006-07-27 17:58:10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