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全球蜂窩市場的總體趨勢不同,亞太蜂窩用戶增長率將在未來三年保持兩位數的水平。預計2006年亞太地區移動產業增長22%,今年年底時用戶數量將接近10億,其中包括日本的1億用戶。
由于印度和印尼市場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而且人口眾多,可能為亞太地區移動產業的增長作出突出貢獻。
全球增長咨詢公司Frost & Sullivan近發表的分析報告指出,不包括日本在內的亞太地區12個主要經濟體的移動用戶數量2005年為6.775億,預計2006年底將達到8.266億。
雖然預付費服務越來越受歡迎,是推動亞太地區用戶數量上升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未來幾年低端市場的影響將更為顯著。刺激低端市場增長的因素包括:低價入門級手機的推出,為實現長期可持續增長而開拓農村市場,話費的持續下降,以及推出用戶能夠承受的資費計劃。
“在亞太地區的總體移動收入中,話費通常占75%以上。”Frost & Sullivan的產業經理Janice Chong表示。“但是,由于話費收入增長速度下降和來自其它話音應用的競爭加劇,預計移動數據服務將是該地區移動運營商的下一個增長點。”
比較突出的是,無線領域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亞太電信產業的未來增長情況。香港和新加坡出現無線寬帶接入(BWA),韓國預計推出商用化無線寬帶(WiBro)服務。另外,亞洲還有眾多的WiMAX(wireless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試驗。
盡管一些新技術不斷涌現,但2G/2.5G移動用戶仍將為亞太地區的總體增長作出巨大貢獻,因為它在近期仍然主導市場。為了加快由2G/2.5G向3G平臺的轉換,3G運營商必須不斷強調并不昂貴的語音服務,并且提供高額3G手機津貼。
Chong表示:“雖然亞太市場面臨持續的價格戰和產品壽命周期較短等問題,但它遠未達到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