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4月,陜西秦川機床集團有限公司控股的美國UAI公司成功開啟北美市場,向美國出口數控成型砂輪磨齒機,一次性成交100萬美元,實現了國產機床對歐美高端市場出口“零的突破”。
一個昔日的“三線”國有專業機床中型廠,憑借什么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屢戰屢勝?記者就此問題采訪了公司董事長龍永興。
談起企業發展的“秘密武器”,龍永興說了四個字“自主創新”,他坦言這緣于我國機床行業令人痛心的“低端混戰、高端失守”局面。
我國是全世界的機床工具消費國,每年機床進口額超過800億元人民幣。可是若按臺份算,萬余臺進口機床就占領了40%的國內市場,而國內機床企業60%的份額則是用上百萬臺機床堆積起來的。
為了改變這種狀態,秦川機床提出了“追求高端的技術和管理、高端市場、高效益”的“三高”發展目標,確立了高精密、中重型、大規格、復合化的數控機床發展方向。
秦川機床首先下氣力整合科研力量,在僅有2000多名員工的企業中成立了500多人的研究院,下設熱工藝、鍛造、液壓、齒輪轉動等相關研究所,將企業內的科研創新力量擰成了一股繩。與此配套,企業加大了對核心技術研發的投入,金額占到年銷售收入的6%以上,并輔以一整套獎勵政策。在重大關鍵技術研發方面立足創新,擁有了各種專利40多項,負責或參與制定的同行業技術標準達60多項。
新的研發體制解決了科研與生產、技術與經濟“兩張皮”的問題,提高了技術創新效率和產業化水平。企業的新產品產值率超過65%,其中,YK7250數控蝸桿磨齒機實現了八軸五聯動,標志著中國齒輪磨床制造水平跨入世界先進技術行列。2004年,秦川機床推出了目前只有少數幾個國家掌握制造技術的我國首臺VTM180龍門式車銑鏜復合加工中心。2005年,秦川機床再傳捷報,推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我國規格的高精度全數控成型磨齒機YK73125,改寫了我國重載卡車、大功率柴油機組、發電機組、航空航天、軍工等行業大規格齒輪精密加工設備依賴進口的歷史。
正是有了產品研發上的優勢,秦川機床在對外進行資本擴張上底氣十足。2002年6月28日,果斷重組了瀕臨絕境的陜西機床廠,整合其外園磨床業務。2004年6月,果斷布局美國市場,控股收購了底特律UAI公司(聯合美國工業公司)60%的股權,將旗下美國拉銷機床刀具公司、北亞當斯制造公司、阿伯機床公司三家子公司納入麾下。龍永興自豪地說,通過跨國收購掌握UAI公司獨有的拉床、拉刀磨床、拉刀、拉削工藝的“四拉合一”技術,不但為我國機床工具產業發展輸入了全新的技術、管理經驗和貿易渠道,也使公司掌握了走進國際市場的主動權。
近5年來秦川機床更是步入發展的快車道,年增長率達到30%以上。2004年,秦川機床生產精密數控機床1200臺,實現銷售收入9.6億元。秦川機床集團的產品已經從單一的齒輪磨床系列發展到加工中心、外園磨床、拉削機床、塑料機械系列,以及特種齒輪箱、電梯曳引機、汽車零部件等若干功能部件產業單元,填補了國內大量空白。現在機床主業擁有公司本部、寶雞虢鎮(秦川格蘭德)、美國底特律(UAI)三大產業基地,成為國際市場上能與歐美等磨齒機制造巨頭抗衡的中國品牌。
自主創新為秦川機床帶來豐厚經濟利益的同時,用戶也因此而獲得了“定價話語權”。龍永興講了個故事:杭州前進齒輪箱廠廠長曾說過,因為秦川公司的存在,可以同國外的供應商砍一半的價。
記者采訪時,正逢秦川公司40年廠慶。現場沒有搞慶典,而是開了四個技術研討會。記者從200多位聚精會神地聆聽專家講座的職工眼中,仿佛看到了秦川公司更加輝煌的未來。
秦川機床:創新贏得“定價話語權”
更新時間: 2005-12-07 13:56:25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