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廠ASIC專業公司eSilicon Corp.日前表示,該公司創建了一種新的商業模式,用于使其能夠向更廣泛的市場提供其定制IC開發和制造服務。新創建的eSilicon Direct模式通過提供面向批量生產的低成本結構,擴展了該公司的無廠ASIC模式。
在新的模式下,客戶在產品開發和初期生產階段,以同樣的價格支付非重復性成本和其它費用,但當產品達到預定的、基于銷售收入的生產里程碑時——通常是指銷售額達到1500萬美元,就會過渡到“成本加價”模式。這種成本加價結構基于真正的制造成本,隨著芯片產量的上升,具有較低的單位成本。
“這種模式的整體目標是使eSilicon能夠走出去,為更廣泛的客戶服務,不然的話這些客戶會自己完成有關的工作,而我們則沒有機會參與其中。”eSilicon的營銷副總裁Hugh Durdan表示。“我們提供較低的成本基礎和較大的銷售額基礎,客戶可以逐漸攤銷費用。即使在達到銷售額里程碑之前,這種模式下的價格,是即使客戶自己做也需要付出的價格。”
eSilicon為生產定制芯片的公司提供第三種選擇。在這方面,廠商基本上只有兩個選擇:傳統的ASIC模式或“直接”模式。每種模式都有優點,但都需要巨大的非重復性工程(NRE)投資。eSilicon的無廠ASIC模式要求廠商付出更高的NRE成本,但據說風險較低,固定成本和單位費用較低。
據Durdan,eSilicon主要在以下兩類公司中取得了成功:一是具有足夠大的批量支持較高的NRE的系統OEM廠商,它們可以獲得較低的單位成本;二是不擁有攤銷直接模式下高額固定成本的生產規模的無廠公司。(Durdan表示,該公司2006財年實現銷售收入6000萬美元,預計2007財年銷售額增長20-30%。)
Durdan表示,但大型公司對此缺乏興趣。希望降低NRE和能夠忍受高單位成本的系統OEM一直偏愛傳統的ASIC模式,而具有攤銷高額固定成本的規模及能夠忍受風險的大型無廠公司,則繼續按直接模式“自己動手”。
Durdan表示,供應鏈問題、產品復雜性和利潤率壓力,迫使那些大型廠商也同樣需要考慮無廠ASIC模式,甚至考慮徹底外包其業務中的生產部分。
The eSilicon Direct模式按eSilicon的標準價格提供NRE成本(該公司表示,它不從NRE成本賺錢),初期生產采用傳統的定價模式,然后在達到雙方認可的銷售額標準之后過渡到成本加價模式。該模式支持所有的engagement model,包括規格、netlist或GDSII傳遞。
Durdan表示,幾個月以來eSilicon一直在悄悄地推介新模式,而且發現有些公司對其很感興趣,如處于后期階段的初創公司,以及“希望購買homerun保險”并正在“考慮未來向何處去”的公司。
Durdan表示:“這種模式為其提供了它們在成長過程中能夠接受的成本結構。”
“低成本”驅動,大型公司也將“垂青”無廠ASIC模式?
更新時間: 2006-07-29 08:55:27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