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軍新產業熱情高漲
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14家高等院校,帶來60多個汽車電子科研項目,吸引了100多家企業的“眼球”。一個上午,就有12個企業與高校達成20多個項目的合作意向,甚至連生產塑膠的浙江高峰塑膠有限公司,也與湖南大學簽約,要生產轎車無級自動變速器。在洽談會上,溫州企業進軍汽車電子產業的熱情高漲。
熱情高漲的背后,是因為一個巨大的市場:據統計,去年中國汽車電子產品的市場需求額為650億元,到2010年,將達到2000億元到3000億元。上海交大汽車電子研究所所長卓斌教授指出,目前發展汽車電子產業正面臨著大好時機,汽車電子產業極有可能成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
龐大企業群奠定基礎
汽車電子產業化,這個新設想的基礎何在?
市信息化管理辦公室提供的一份《關于加快我市汽車電子產業發展的調查》(以下簡稱《調查》)做了回答:溫州已形成了發展汽車電子的生產條件和潛能。
在有“中國汽摩配之都”之稱的瑞安,從業企業多達2600多家,約占全國汽摩配生產企業數的四分之一,去年產值160億元,除發動機、車身底盤外,生產的汽摩配產品幾乎涵蓋了所有機械零部件。這些企業積累了汽車零部件生產的豐富經驗。由于汽車機械零部件市場異常激烈,利潤空間愈來愈小,當地的瑞立、華爾達等很多企業已開始轉向研制汽車電子產品。另據調查了解,樂清虹橋一帶已聚集著幾百家電子元器件生產企業,年產值約30億元,他們其中一些企業已開始為汽摩配行業提供電子元器件。市區也有一批與汽車電子相關聯的電子生產企業,包括軟件開發企業,年產值20億元。這么一個龐大的企業群,為我市發展汽車電子產業奠定了可互為配套的生產基礎。
善于捕捉市場信息的部分溫州企業早在幾年前就開始進入該領域。據初步統計,全市專業從事或部分從事汽車電子生產的企業約有150多家。其中多個汽車電子項目被國家發改委列為重點發展項目。
同時,我市一些企業已與整車生產廠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形成了一定的市場渠道。據了解,我市企業至少已與50家國內整機廠建立配套業務關系,有些汽配產品還出口國外,這些都為發展汽車電子產品提供了渠道支持。
人才技術成發展瓶頸
雖然汽車電子市場的容量與發展前景樂觀,但本土汽車電子制造企業也面臨諸多發展瓶頸。
“研發能力薄弱,是我市發展汽車電子產業面臨著的一個關鍵問題。”市汽摩配協會負責人表示,目前我市企業生產的汽車電子電器產品大多技術含量較低,附加值不高,我市在汽車電子研究方面的人才十分缺乏。“溫州企業要進軍汽車電子市場,將要面對的主要競爭對手是外資企業。”據了解,目前國內汽車整車廠采用的汽車電子產品,大都是從國外進口或由國外制造商設在中國的企業供貨。
“我市企業生產的汽車電子產品都是給國內生產大、中型客車、貨車的整機廠配套,很少進入轎車生產企業;而國內發展快的正是轎車業。”《調查》還指出,轎車對電子產品的技術要求很高,這也是溫州企業要面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