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國通信業的發展狀況
從05年的情況來看,中國通信業的發展是增長趨緩,電信消費服務量穩步提高。網絡技術大規模的應用,大家都知道中國目前擁有世界上第二大、第三大的電信運營商。所以總的特點,收入結構是一定的,但移動占的比例越來越大,而且寬帶發展的非常迅猛。還有一個特點我們發現固定電話用戶增長出現新增減少,增長的勢頭受到了抑制。而移動用戶的增長比較穩定,大家可以觀察一下這一兩年基本上是在5000多萬的水平(卡的量)。大家討論的一個熱點問題就是中國移動通訊市場是水分比較熱的,要不要擠水分?不管用什么名稱,中國移動通信市場我們感覺有一些非理性的因素在里面,所以擠掉水分再來看的話,不要看用戶質量,而是看卡數。在我們國家局部地區出現了,對固網運營商裝兩部移動電話,就有一部固話的拆機,搞不好自己很難發展下去。
當然互聯網方面也是值得驕傲的,現在是全世界第二大市場,使得整個互聯網的發展程度上了一個臺階。接下來除了市場情況之外,我們看一下政策情況。如果說各界朋友想了解通信業政策情況,不要光看信產部一個網站,像NDRC、國資委,及其他的協調部委也涉及信息產業和信息化重大的政策思路。而從我們關注政策的作用對象來講,包括六大基礎運營商,包括16000多家移動增值企業包括我們的客戶,都是通信政策作用的對象。政策內容本身給大家一個初步的印象,實際上我們特別側重于產業政策和監管政策進行設計。產業政策基本上跨到整個產業鏈上,比如總量的調控、資源的配置等。在監管政策方面大家也非常的熟悉,尤其是信產部監管機構對電信運營市場和幾大運營商和一萬多家電信企業有直接的調控政策,包括互聯、資費、信息安全等等?!?/p>
不管產業政策和監管政策,都是促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形成市場有效競爭格局,實現資源優化配置,保護消費者權益,提高企業與產業國際競爭力。
二、中國通信業面臨的發展形勢
中國宏觀經濟的穩定增長是可以預期的,按照實現科學發展觀可以有很大的發展。全球有幾大貿易經濟體,中國影響也越來越大,地位越來越提升。另外我們也注意到這幾年大家尤其要關注,其實在通信企業高速發展的時候,引起很多社會熱點的現象,是廣大用戶和企業關注的熱點問題。這些熱點問題對ICT的技術和產業發展影響很大,比如遠程教育、遠程醫療都跟通信有關系,可以說通信涉及到社會經濟的各個領域。雖然沒有大規模提出更新的技術標準,但是應該說在把技術標準商業方面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就,比如移動通信領域3G的標準,還有在固網融合的NGN,這些都是在商用過程當中。所謂的NCEC和三網融合,對我們現有架構提出了挑戰。是更加開放的態度還是穩健發展的態度,還是嚴格限制的態度。這需要監管理念的轉變,需要我們重新設計、思考。3G的部署對整個通信業整個的行業局面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也是中國企業追趕的機會。競爭日益復雜使我們不得不思考電信消費者權益以后怎么維護,這方面我們也面臨巨大的挑戰。
這幾年提出很多次的詞就是轉型,從傳統的語言通信到多媒體通信、綜合信息服務,一個價值鏈上面就意味著未來各個主體要重新定位,監管機構如何發揮作用呢?我們感覺有幾個變化,是政策主體的交叉在增加,這需要整合監管職能,整合我們政策的分工界面。第二作為我們的課題在不斷的變化,現在更多考慮是國內幾大運營商,和一萬多家的增值企業。但對于外資企業來講,我們還是小孩子。現在傳統電信互聯網做的不錯了,但網絡電視網絡還有待于發展。在未來多網融合,并不是電信網絡和電視網絡融合,另外從網絡走向媒體、產業多元化的融合。
說了這么多的形勢和趨勢,對未來的政策還是要有一些評價和展望的。
三、未來幾年通信政策展望
認為各部門通信政策這方面,比較側重在激勵政策上,需求政策比較少。體制改革對運營來講,也到了攻堅階段。我著重要提一下,大家未來可以觀察到的,隨著電信法的出臺,新的電信業法制形成之后,大家可以觀察到監管機構本身職能的變化,它工作重點變化和調整。在新技術挑戰之下,在新的市場競爭環境之下,在政府轉變大背景下,我們監管體制要進一步完善。對于運營業,大家關注的焦點還有電信運營體制改革問題,不管資產組合還是有形的增量,還是抑制替代競爭也好,非國有資本如何發揮作用?未來電信運營是否設施和運營應該分離?我們一直呼吁相關部門出臺指導性意見,我們希望在明年看到。
明年是“十一五”規劃的啟動年,從強國戰略來講,信產部05年提出電信強國戰略,我們判斷在未來的五年是行業發展和監管并重的新的時期,而且在規劃內容里面,也透露出很多監管的思路。大家可以去看,明年年初就會公布這樣一個思路。在未來產業發展不能僅僅是自己貢獻多少經濟價值和利潤,更多應該關注消費者權益的保護,維護市場公平競爭。實際上政府監管部門一直評估當前的準入制度,當前的電信法是否需要調整,整合更多的專網資源,在虛擬性網絡運營和牌照方面進行突破。進行電信業務發展大家現在也非常的關注,應該說在明年也會有一個成果。關于互聯互通的問題我們有一個基本的判斷,大家可能感覺到各個媒體報道也比較多,消費者投訴也比較多,但經過我們的調查研究,我們發現實際上通信網絡現在在硬設施方面所謂的互聯互通物理障礙問題沒有那么嚴重,現在是業務形態越來越多樣化,關于互聯結算的處理利益怎么分攤,如何有效的保護新業務創新,互聯結算政策要怎么變化,這是監管部門需要思考的問題。對于資費監管,大家都知道2005年是資費改革政策頻出的一年,我們要指出一個方向,我們不會再用很長時間就走向電信資費市場化的局面。換句話說,就是電信運營上擁有更多的市場自主定價權。村通工程迄今為止,是我們值得驕傲的地方,在這個月月初,我們就宣布提前超額完成了十五計劃的目標。很多廠商在農村市場是有利益和商機的,比如農村要搞廣覆蓋低成本的技術?,F在國家越來越關心標準產品和技術的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生命周期也比較短,如果自主創新能力不能夠很好的培育起來,對于我們這個行業就會面臨產業空心化的問題,你就會受制于人。整個通信業走出去明年會有新的氣象,主要是有賴于政府大政方針,國內通信運營商包括制造商也是有足夠的實力在重點市場進行探索。
目前來講,制造業走在前面,運營業是在起步,但我們要知道運營業進步是尤其的艱難,如果沒有人才優勢,本土化的人才,不能適應當地法律軟環境的話,恐怕你是比較艱難的,這就是為什么到現在為止我們四大運營商還是在國際拓展方面集中在業務合作、資源共享和股權參與的情況下,真正獲得牌照直接建網和業務運營的并不多。
關于未來的趨勢,并不一定就是明年的,中國需要更加專業化的監管機構。中國監管體制會走向融合,一年的時間完不成,我們希望在新的電信法里面寫的更加明確,設立一個新興的管制機構。還有我們對監管的對象的調整,我們從完全關注國有基礎電信運營商到服務所有的公司(國有公司、非國有公司等),另外改變管制手段。另外加速制定完善我們的法律環境,意味著我們下一步興起蓬勃的高潮。
我的內容就到這兒,我認為2006年的主旋律應該是產業界各方要以變革應對挑戰,中國通信產業仍然保持繁榮的增長。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