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晶圓供不應求導致第三季合約價上調5%,雖然過去晶圓代工廠多自行吸收材料漲幅,但是硅晶圓第三季已是第六個季度調漲價格,所以國內晶圓代工廠已經開始考慮,將硅晶圓漲價幅度轉嫁到上游IC設計業者。據了解,目前臺積電、聯電、世界先進等業者還在評估,力晶則已率先調漲,而委由力晶代工的內存設計大廠晶豪科技董事長陳興海已證實此事。
太陽電池大量消耗全球多晶硅產能,已造成半導體用多晶硅產能排擠效應,連帶造成硅晶圓供給不足問題,硅晶圓自去年第二季開始調漲價格以來,今年第三季合約價再度因多晶硅缺貨而調漲5%,已是連續第六個季度漲價。過去五個季度中,硅晶圓漲價的成本上升問題,多由晶圓代工廠以經濟規模吸收,如今因成本上升已造成毛利率上有一至二個百分點的變動,是故晶圓代工廠已經開始醞釀將成本轉嫁到IC設計業者。 其實今年第三季半導體景氣能見度差,除了臺積電還可維持在百分之百以上的產能利用率外,其余業者如聯電、特許、中芯、世界先進等,第三季產能利用率頂多較第二季小幅提升,但還不到滿載的地步。
不過為了降低硅晶圓材料帶來的成本上升壓力,包括中芯、聯電等業者,已經陸續取消0.25微米至0.15微米等滿載制程的例行性價格折讓,算是初步開始反應材料漲價問題,如今包括力晶、茂德等DRAM廠,其代工產能因處于滿載階段,所以不得不開始反應硅晶圓漲價問題,并將成本轉嫁給客戶。
以力晶客戶之一的晶豪科技為例,董事長陳興海上周于股東會中就表示,第三季訂單能見度低,但是原物料持續漲價,已經讓整個半導體晶圓代工廠及封裝測試廠,開始將成本轉嫁給IC設計廠,除了封測廠已經跟著導線架等材料調升而調漲報價外,晶圓代工廠端也因硅晶圓材料價格上漲,計劃下半年要調漲代工價格,以反應硅晶圓漲幅問題。
國內IC設計業者則表示,第三季半導體景氣雖能見度不佳,但也還沒有壞到哪里,差也只是跟第二季持平,所以晶圓代工廠的產能利用率還在,如今晶圓代工廠以硅晶圓漲價為由,要求調漲代工價格,的確很難讓人拒絕。目前為止,包括LCD驅動IC、內存等產品線已經開始調漲代工價格,預計消費性IC、電源管理IC、CMOS影像傳感器等將是下一個被代工廠漲價的產品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