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牙(Bluetooth)是由東芝、愛立信、IBM、Intel和諾基亞于1998年5月共同提出的近距離無線數字通信的技術標準。其目標是實現數據傳輸速度1Mb/s(有效傳輸速度為721kb/s)、傳輸距離為10米,用戶不必經過申請便可利用2.4GHz的ISM(工業、科學、醫學)頻帶,在其上設立79個帶寬為1MHz的信道,用每秒鐘切換1600次的頻率、滾齒方式的頻譜擴散技術來實現電波的收發。
目前,藍牙標準化集團Bluetooth SIG(特別興趣小組)的成員企業數已達到2000家以上。除了原創的5家廠商之外,包括康柏(Compaq)、戴爾(Dell)、摩托羅拉(Motorola)、Qualcom、BMW及卡西歐(Casio)等均已加入,所有廠商已達成知識產權共享的協議,以推廣此項技術。在技術標準方面,藍牙協會已在1999年7月推出Bluetooth 1.0之標準。而我國亦至少有12家廠商、組織已加入Bluetooth國際聯盟,同時國內也在1999年初成立國內的Bluetooth SIG,以促進技術引進、市場及技術資訊擴展、應用推廣等工作。
1 目前藍牙技術的現狀
1.1 發展迅速,應用廣泛
自從1998年提出藍牙技術以來,藍牙技術的發展異常迅速。藍牙Bluetooth作為一種新的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標準,受到全世界越來越多工業界生產廠家和研究機構的廣泛關注。成立了世界藍牙組織Bluetooth SIG,采用技術標準公開的策略來推廣藍牙技術,現已發展成為一個相當大的工業界高新技術標準化組織,全球支持藍牙技術的2000多家設備制造商都已經成為它的會員,一項公開的、全球統一的技術規范得到了工業界如此廣泛的關注和支持在以往是罕見的。近年來,世界上一些權威的標準化組織,也都在關注藍牙技術標準的制定和發展。例如,IEEE的標準化機構,也已經成立了802.15工作組,專門關注有關藍牙技術標準的兼容和未來的發展等問題。IEEE 802.15.1 TG1就是討論建立與藍牙技術1.0版本相一致的標準;IEEE 802.15.2 TG2是探討藍牙如何與IEEE 802.11b無線局域網技術共存的問題;而IEEE 802.15.3 TG3則是研究未來藍牙技術向更高速率(如10-20Mbits/s)發展的問題。國內的一些生產廠家與研究部門也準備開始組織藍牙技術產品的開發。由來自國家主管部門、企業界、學術界以及研究生產機構的領導、專家、教授等權威人士發起成立的中國藍牙技術發展與應用論壇,吸引了眾多關注藍牙技術的各界人士,還組織國內各界與世界藍牙組織SIG的代表,就雙方所關注的問題進行了認真的討論。并就雙方今后進一步加強聯系、共享藍牙技術信息資源、共同促進藍牙技術在中國的推廣與應用等問題達成共識。
藍牙是取代數據電纜的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可以支持物體與物體之間的通信,工作頻段是全球開放的2.4GHz頻段,可以同時進行數據和語音傳輸,傳輸速率可達到10Mb/s,使得在其范圍內的各種信息化設備都能實現無縫資源共享。藍牙技術的應用被認為非常廣泛而且極具潛力。它可以應用于無線設備(如PDA、手機、智能電話、無繩電話)、圖像處理設備(照相機、打印機、掃描儀)、安全產品(智能卡、身份識別、票據管理、安全檢查)、消費娛樂(耳機、MP3、游戲)汽車產品(GPS、ABS、動力系統、安全氣袋)、家用電器(電視機、電冰箱、電烤箱、微波爐、音響、錄像機)、醫療健身、建筑、玩具等領域。藍牙行業對于市場的持續增長感到欣慰,現在沒有人再質疑它的生命力。2002年,400余種藍牙產品的銷量總共達到了3000萬件;而2003年的數字是2002年的2倍。In-Stat/MDR公司預測,藍牙市場的規模在2007年將膨脹到6億件。愛立信技術授權公司的總裁Maria Khorsand表示:“在如此艱難的經濟環境下,藍牙是少數仍在增長的產品之一”。
1.2 技術應用問題凸現
雖然藍牙技術發展迅速,應用廣泛,市場前景良好,但藍牙技術目前的現狀,特別從2003年的藍牙世界大會所暴露的問題來看,前景仍然不容樂觀。
1.2.1 藍牙技術目前仍未獲得消費者的足夠認可
雖然目前藍牙技術在業界受到廣泛的關注,但是仍未獲得消費者的足夠認可。菲利浦半導體公司商業線路連接部總經理Paul Marino指出:“藍牙行業沒有清楚地告訴消費者,該技術會給他們帶來什么價值。”而TI公司的短距離無線業務部總經理Ari Rauch將藍牙與IrDA紅外規范相提并論:“盡管事實上基于IrDA的紅外技術已被嵌入到各類產品中,但現今,沒有人再使用Ir-DA。”他甚至警告說:“確實,藍牙有可能不會為用戶提供任何價值。”以前國內有些媒體報道存在失實現象,例如把明明是用紅外技術開發的點菜機當作藍牙技術來報道,并且以冒牌教授的名義大談藍牙技術的概念;另外還有一些企業把自己的其他產品也冠以“藍牙技術”進行銷售。
在進行藍牙產品的銷售過程中,沒有很好地為消費者解釋為什么要使用藍牙技術,因為消費者只想使用可行的無線技術,而并不是過分關心它的類別。例如IXI移動公司的個人移動網關(PMG)技術將有助于利用藍牙為運營商帶來價值,通過將普通的電話變成無線路由,從而可以擴大其他數據設備的使用,完全可以由個人移動網關將數據通過藍牙轉移到所謂的瘦客戶終端以提高其可用性,這恰恰可以解決目前由于使用數據不方便的問題。但同時IXI移動公司的技術似乎也并非專為藍牙所設計,Wi-Fi和Zigbee等其他無線聯網技術也可適用其架構。
2003年在阿姆斯特丹舉行的第五屆藍牙世界大會上,業界內部的討論已從芯片級問題,如成本、尺寸、功耗等,轉向更重要的議題,如應用、系統和易用性。PalmSolutions Group新興軟件解決方案部經理Eric Klein表示:“過去藍牙大會的焦點一直是芯片,但現在那已不是頭號問題;目前應該是指出我們希望用藍牙為消費者解決哪些問題的時候了。”
此屆的藍牙世界大會始終籠罩在一種低沉的氣氛下,盡管藍牙的實際應用仍在穩定的增長,甚至分析師們還表示了非常樂觀的預測。表面的數字的確值得興奮,近兩年支持藍牙的設備已經超過4000萬件,2003年甚至將超過7500萬件,但真正對藍牙功能的使用卻仍微乎其微。一項對11個歐洲國家用戶調查中顯示,69%的受訪者沒有使用藍牙的計劃,而對Wi-Fi卻有超過42%的用戶正在使用。
這些問題的出現,恰恰說明了消費者對藍牙技術概念的本質還不夠深入理解,藍牙技術仍未獲得消費者的足夠認可。
1.2.2 藍牙設備好賣不好用
雖然藍牙技術的出現將會給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帶來很大變革,人機接口會更加人性化。目前藍牙技術1.0的標準還只能傳輸1Mbit/s的語音和數據,但是2003年推出的藍牙技術2.0標準的傳輸速率可達到12Mb,它還將采用智能跳頻技術可以與1.0的標準兼容。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人們外出乘坐火車與飛機將會變得非常方便,訂票、買票、檢票登機等等,都會變得非常輕松自然;人們家庭中的保安系統、信息家電的遙控與使用也都會實現自動化和網絡化。這些非常美好的應用前景還需要我們做很多工作,但是藍牙技術的發展的確能夠提供這種實現的可能性,提供這樣一些新的概念。在近幾年的業界共同努力下,藍牙產品發展迅速,銷售狀況良好,但是大部分用戶在設置和連接藍牙設備時面臨許多困難。目前,購買了藍牙設備的顧客首先要花幾個小時的時間來研究菜單、配對藍牙設備和設置規則,然后才能連接兩個藍牙系統,使用起來極不方便。藍牙業界正在探索一條新的途徑,以確保消費者在購買藍牙設備后,能夠迅速地建立起藍牙連接。這方面,索尼公司走在了前列。索尼公司在2003年藍牙世界大會上推出的FEEL專有藍牙應用技術將能實現為索尼公司的產品之間提供藍牙的快速方便連接,FEEL能在當手機及PDA接近個人電腦等時,在其間進行用戶認證及內容傳輸,這大大提高了藍牙產品的可用性。但目前僅僅只能使用在部分索尼公司的藍牙設備之間,要想大面積使用,尚需業界的多年努力。總的來說,藍牙好賣不好用是目前藍牙設備存在的一大難題。
1.2.3 互操作性
互操作性是所有通信設備的重要特性,藍牙產品也不例外。從理論上說只要通過了產品的一致性和互連性測試,互操作性問題就可以得到解決。目前藍牙協議許多互連測試規范尚未推出,即使推出了,其測試的完備性有個過程。國際SIG對藍牙互操作非常重視,因為它涉及到藍牙產品的進一步應用,各大公司接連不斷開會,進行溝通、測試、實驗,目的就是使其產品相互可操作。
使用藍牙技術的產品, 由于歷史和技術的原因,各自采用的CPU、操作系統、通信協議可能差別很大。協議是在基于某一特定的操作系統(如Windows)開發出來的,開發出來后用于某一專用設備(如PDA、移動電話)時,由于這些設備使用的操作系統不是開發時基于的操作系統,必須做操作系統移植,而經過移植的協議棧應當保持原有的穩定性和效率。這些問題對藍牙特殊興趣小組(SIC)來說,可能已經考慮到。但有些問題的存在也可能SIG有自己的考慮,比如不采用某領域的技術,是因為采用技術會使成本太高,而且局部并不等于整體。
在本屆藍牙世界大會上,種類繁多的“協議子集”也是藍牙業界內部討論多的話題之一。對許多OEM來說,為他們的每種設備選擇合適的協議子集是頭等重要的任務。業界還沒有就哪類產品必須支持哪些協議達成一致意見,所以要由設備制造商自己來決定。如果一款蜂窩電話支持某種協議子集,而另PDA支持另一種協議子集,那么兩者將無法進行互操作。例如:Plam的Klein指出,Plam支持藍牙的20個有效子集中的3個,包括串行、目標互換和撥號網絡,它們基本上都是為特定功能而度身定做的高層協議軟件包。
1.2.4 藍牙的生存
在目前充滿競爭的無線標準市場,要指明藍牙的未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方面,藍牙技術需要不斷改進,以適應醫療電子、工業控制和家電自動化領域的潛在應用,另一方面,許多人警告,隨著數據率的增高,藍牙的市場定位更變得令人困惑。在本屆藍牙世界大會上召開的研討會揭示,藍牙的生存將取決于它能否與其他技術共存在龐大的無線技術家族中。本屆是一次獨立的藍牙世界大會,2004年,藍牙技術將被并人一個名為“無線連接世界”的新展會,該展會還將涵蓋WLAN和若干其它技術。
2 藍牙技術的發展
當然,藍牙仍然是一項發展中的技術,其應用目前應該說仍處于起步階段,要真正達到大規模進入商用市場并在用戶中普及,還有大量應用技術細節需要解決。
2.1 增加消費者的認知度
作為一種近距離的無線通信技術,藍牙技術并不是的。但是與其他相應的無線通信技術比較起來,藍牙技術的優勢就在于它的全球統一的、開放的技術標準,技術先進與成本低廉的折衷統一考慮,以及世界藍牙組織SIG知識產權共享的巨大誘惑力。近年來,世界上一些權威的標準化組織,也都在關注藍牙技術標準的制定和發展。銷售藍牙時要告訴消費者為什么要使用藍牙技術?藍牙技術能給他們帶來什么?
2.2 產品應具有互操作性
如上所述,藍牙產品的互操作性是目前藍牙發展的一大問題,雖然當前產品一致性測試都已經沒問題,但是無法互通。而只有互通,藍牙系統才有意義。SIG已經召集制造商開了兩次會議來測試各自藍牙產品基礎組件間的兼容情況,測試中發現的不兼容情況正在解決之中,相信通過世界藍牙組織和業界的共同努力,標準的完善,產品的認證,可以使不同廠家的產品實現互聯互通。這也是藍牙發展中必須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2.3 產品應使用方便
在電子工業把藍牙發展成消費類和計算機產品必備的一項無線功能之前,必須解決其易用性問題,而不像目前的產品使用極不方便,在這方面東芝公司已一步。經過業界相關各方的創新和努力,應該相信經過多年發展的藍牙技術將可能在未來的市場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2.4 與其它技術的共存
藍牙只是WLAN中一項重要的技術,本身有其局限性,WLAN網的實現需要幾種技術的結合。 如IEEE802.15委員會采納了可使藍牙和IEEE802.11b共存的技術提案。 Intersil公司和Silicon Wave公司宣布合作開發兼容藍牙和IEEE802.11b標準的WLAN解決方案。 Ashvattha半導體公司近宣稱已經開發出RF單芯片系統,利用該系統可以同時接收和發送GSM、藍牙和GPS信號。
2.5 爭取眾多操作系統支持藍牙
微軟公司于2001年上市的Windows操作系統——Whistler也支持藍牙。以IBM為首的眾多計算機廠商正在努力達成協議,為PC平臺制定藍牙標準,以解決不同設備之間的兼容性。
2.6 芯片越來越小巧
藍牙的技術界面是專用半導體集成電路芯片,用于嵌入電子器件內部。而與用戶直接見面的產品界面則是各種時尚電子產品。因此,藍牙技術要嵌入到電子器件內就要考慮藍牙的芯片尺寸,它必須具有小巧、廉價、結構緊湊和功能強大的特點才能放進蜂窩電話中。
2.7 向單芯片方向發展
目前已經有所突破,法國Alcatel Microelectronics等公司在ISSCC2001上發表了用于藍牙的單芯片LSI,CSR公司也推出了嵌入電池中的單芯片藍牙IC BlueCore01。
2.8 芯片價格持續下降
英國CSR生產的主要藍牙芯片產品,目前售價約為7美元~8美元每顆。隨著公司陸續推出新產品,預計秋季時將降價至5美元、而年底時降至3美元左右。
2.9 干擾問題的解決
美國Mobilian公司推出了兼具無線LAN和Bluetooth功能的芯片組。這個由兩個芯片構成的芯片組具備無線LAN的標準方式IEEE802。11b的無線收發功能和藍牙功能。由于IEEE802.11b和藍牙的載波頻帶都使用2.4GHz頻帶,當同時收發這兩種規格的數據時,有可能引起數據包沖突等電波干擾,一直無法同時應用。Mobilian公司此次開發的芯片組中,通過采用消除電波干擾的方法,實現了兩種規格數據通信的同時進行。
2.10 支持漫游功能
藍牙技術可以在微網絡或擴大網之間切換,但每次切換都必須斷開與當前PAN的連接。為解決此問題,Commil技術公司設計了一種系統,即使在藍牙模式不同入口點之間漫游,仍可以維持連續的、不中斷的數據和聲音交流。這種藍牙網絡技術提供很好的連接,其中一個連接是從一個藍牙入口點出發,在運作中保證不斷開。
一項新技術的出現,人們對它抱的期望值往往很高,往往短期內不能令人滿意,這是因為任何新技術的發展都需要有一個過程,藍牙技術也不例外;技術標準統一,知識產權共享的優勢是非常明顯的,相信通過業界的共同努力,它未來的發展是不可限量的,從長遠來看可能會超出人們的想象。
藍牙技術是一種無線數據與語音通信的開放性全球規范,它以低成本的近距離無線連接為基礎,為固定與移動設備通信環境建立一個特別連接,其程序寫在一個9mm×9mm的微芯片中。
如果把藍牙技術引入到移動電話和膝上型電腦中,就可以去掉移動電話與膝上型電腦之間的令人討厭的連接電纜,而通過無線建立通信。打印機、PDA、桌上型電腦、傳真機、鍵盤、游戲操縱桿以及所有其它的數字設備都可以成為藍牙系統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藍牙無線技術還為已存在的數字網絡和外設提供通用接口,以組建一個遠離固定網絡的個人特別連接設備群。
藍牙系統由以下功能單元組成:無線單元、鏈路控制單元、鏈路管理、軟件。
藍牙工作在全球通用的2.4GHz ISM(即工業、科學、醫學)頻段,數據傳輸速率為1Mb/s,時分雙工傳輸方案被用來實現全雙工傳輸。
ISM頻帶是對所有無線電系統都開放的頻帶,因此使用其中的某個頻段都會遇到不可預測的干擾源。例如某些家電、無繩電話、汽車房開門器、微波爐等等,都可能是干擾。為此,藍牙特別設計了快速確認和跳頻方案,以確保鏈路穩定。跳頻技術是把頻帶分成若干個跳頻信道(hop channel),在一次連接中,無線電收發器按一定的碼序列(即一定的規律,技術上叫做“偽隨機碼”,就是假的隨機碼)不斷地從一個信道“跳”到另一個信道,只有收發雙方是按這個規律進行通信的,而其他的干擾不可能按同樣的規律進行干擾;跳頻的瞬時帶寬是很窄的,但通過擴展頻譜技術使這個窄帶寬成百倍地擴展成寬頻帶,使干擾可能產生的影響變得很小。
與其它工作在相同頻段的系統相比,藍牙跳頻更快,數據包更短,這使藍牙比其它系統都更穩定。FEC(Forward Error Correction,前向糾錯)的使用抑制了長距離鏈路的隨機噪音。另外,應用二進制調頻(FM)技術的跳頻收發器也被用來抑制干擾和防止衰落。
藍牙基帶協議是電路交換與分組交換的結合。在被保留的時隙中可以傳輸同步數據包,每個數據包以不同的頻率發送。一個數據包名義上占用一個時隙,但實際上可以被擴展到占用5個時隙。藍牙可以支持異步數據信道、多達3個同時進行的同步話音信道,還可以用一個信道同時傳送異步數據和同步話音。每個話音信道支持64kb/s同步話音鏈路,異步信道可以支持一端速率為721kb/s,而另一端速率為57.6kb/s的不對稱連接,也可以支持43.2kb/s的對稱連接。
藍牙的特點和應用范圍
國際開放的2.4GHz頻段在這樣的頻段中,用戶使用設備不需要向專門管理機構申請頻率的使用權限。同時,對這種頻段使用的規定,世界各國都比較接近。
傳輸距離短目前的工作距離是10米以內,經過增加射頻功率后可達到100米。這樣的工作范圍使得藍牙可以保證較高的數據傳輸速率,同時可以降低與其他電子產品和無線電技術的干擾,此外,還有利于安全性的保證。
采用跳頻擴頻技術將2.4GHz到2.4835GHz之間劃分出79個頻點,采用快速跳頻,根據piconet的主單元確定的跳頻為隨機序列每秒鐘1600跳。跳頻技術的采用使得藍牙的無線鏈路自身具備了更高的安全性和抗干擾能力。
采用時分復用多路訪問技術藍牙的基帶符號速率為1Mb/s,采用數據包的形式按時隙傳送,每時隙0.625ms,不排除將來采用更高的符號速率。每個藍牙設備在自己的時隙中發送數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避免無線通信中的“碰撞”和“隱藏終端”等問題。
藍牙是為滿足個人移動設備在個人區域網絡環境中進行無線通訊而設計的。藍牙的目的是使網絡無所不在,即現有的網絡連接要全部被無線取代。藍牙使個人區域網絡中設備對設備的連接化,諸如其中的同步,短數據傳輸,語音通信控制。對于小的移動設備(如手持機、移動電話、移動耳機和照相機)中的小功率問題,藍牙具有的處理能力。藍牙芯片雖小,功能卻極大,裝置了藍牙芯片的電腦、電子或通信產品,能自動通過智能模式互通,自動同步交換高速數據信息(包括數字化話音),而無須使用任何連線與插頭。屆時,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均可通過掌上電腦或便攜式電腦與移動電話聯系、瀏覽互聯網或收發電子郵件與傳真。它可使一部移動電話集三種功能于一身,在辦公室,可作為內部通話器;在家則成為室內免提電話;在戶外則實施移動電話的功能。
藍牙網絡技術
藍牙技術支持點對點和點對多點連接。幾個piconet可以被連接在一起,靠跳頻順序識別每個piconet。同一piconet的所有用戶都與這個跳頻順序同步。其拓撲結構可以被描述為“多piconet”結構。
在一個“多piconet”結構中,帶有10個全負載的獨立的piconet的情況下,全雙工數據速率超過6Mb/s。
話音話音信道采用連續可變斜率增量調制(CVSD)話音編碼方案,并且從不重發話音數據包。CVSD編碼擅長處理丟失和被損壞的語音采樣,即使比特錯誤率達到4%,CVSD編碼的語音還是可聽的。
無線藍牙空中接口是建立在天線電平為0dBm的基礎上的。空中接口遵循FCC(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有關電平為0dBm的ISM頻段的標準。如果全球電平達到100mW以上,可以使用擴展頻譜功能來增加一些補充業務。頻譜擴展功能是通過起始頻率為2.402GHz,終止頻率為2.480GHz,間隔為1MHz的79個跳頻頻點來實現的。出于某些本地規定的考慮,日本、法國和西班牙都縮減了帶寬。的跳頻速率為1660跳/秒。理想的連接范圍為10厘米~10米,但是通過增大發送電平,可以將距離延長至100米。
糾錯FEC(前向糾錯)方案的目的,是為了減少數據重發的次數,降低數據傳輸負載。但是,要實現數據的無差錯傳輸,FEC就必然要生成一些不必要的開銷比特而降低數據的傳送效率。這是因為,數據包對于是否使用FEC是彈性定義的。報頭總有占1/3比例的FEC碼起保護作用,其中包含了有用的鏈路信息。
在無編號的ARQ方案中,在一個時隙中傳送的數據必須在下一個時隙得到確認。只有數據在收端通過了報頭錯誤檢測和循環冗余檢測后認為無錯,才向發端返回確認消息,否則,則返回一個錯誤消息。
藍牙鑒權和保密
藍牙基帶部分在物理層為用戶提供保護和信息保密機制。
鑒權是藍牙系統中的關鍵部分,它允許用戶為個人的藍牙設備建立一個信任域,比如只允許主人自己的筆記本電腦通過主人自己的移動電話通信。
加密被用來保護連接中的個人信息。密鑰由程序的高層來管理。網絡傳送協議和應用程序可以為用戶提供一個較強的安全機制。
藍牙應用
藍牙規范接口可以直接集成到筆記本電腦或者通過PC卡或USB接口連接。
筆記本電腦的使用模型包括:
藍牙應用
通過藍牙蜂窩電話連接遠端網絡;
利用藍牙蜂窩電話做揚聲器;
藍牙筆記本電腦、手持機和移動電話間的商用卡交易;
藍牙筆記本電腦、手持機和移動電話間的時間同步。
藍牙是一個獨立的操作系統,不與任何操作系統捆綁。適用于幾種不同商用操作系統的藍牙規范正在完善中。
電話
藍牙規范接口可以直接集成到蜂窩電話中或通過附加設備連接。電話的使用模型包括:通過藍牙無線耳機實現電話的免提功能;與筆記本電腦和手持機的無電纜連接;與其它藍牙電話、筆記本電腦和手持機的商用卡交易;與信任的藍牙筆記本電腦或手持機自動同步地址簿。
其它
其它藍牙設備的使用模型包括:耳機;手持機和其它便攜設備;人機接口設備;數據及話音接入點。
各大公司紛紛推出具有藍牙功能的產品,無需通過電纜即可方便地接入公司或校園的局域網中,進行資源訪問,并能夠將每一位網絡使用者使用電子郵件、網絡間的文件傳輸等功能緊密連接在一起。此外,惠普還將提供廣域網及個人信息網的無線通訊方案,使用戶可以通過使用筆記本電腦達到隨時隨地無限移動的效果。
聯想公司宣布,在其昭陽筆記本電腦中引入藍牙技術,并展示了點對點無線數據共享及無線局域網組網方案。聯想昭陽率先應用這一技術,以筆記本電腦強大的綜合計算處理功能和藍牙無線互連技術為核心,構建個人局域網的未來應用前景,使個人信息家電、個人電腦、手機等真正實現“無縫連接,隨時在線”。
近,Acer宏基推出的AcerTravelMate350使用PⅢ650以上的處理器,64M以上的SDRAM內存,10G以上的防震高速硬盤,8M顯存。SmartCard(保全卡)使數據保持安全,同時,通過它,電子商務的應用更加快捷和安全;56K Modem和以太網卡的雙集成,使您隨時隨地接入互聯網;藍牙技術的應用可以與的無線產品無縫連接,交換數據;的IEEE1394接口,能夠解決您圖像數據交流的苦惱;自定義熱鍵和郵件提示鍵,帶來更多的方便和快捷。
隨著藍牙應用范圍的擴大,筆記本電腦將有更美好的前景!
FIC的藍牙產品為PC,筆記本電腦和PDA提供了無線互聯解決方案。
完全兼容Bluetooth 1.1標準,和愛立信等廠商合作開發芯片組,支持Microsoft Windows 98和Linux雙平臺,1 Mbps的傳輸速率,USB接口界面,內建容錯和糾錯功能。
Tecra 8200系列強調系統平臺的穩定性,豐富了專業級高端筆記本的選型。采用了PIII850MHz/1GHz處理器,Intel 815EM芯片組,256MB內存,并內置LAN和Modem,支持無線局域網。采用了新的“WiFi”(IEEE 802.11b)技術和藍牙技術,該筆記本可以在100米之內無線接入集線器。
它在提供傳統的外設接口外,并預留IEEE 802.11b無線網卡插口,這就為用戶以后的升級提供了方便。Tecra 8200強大的擴展能力創建了一個完全的桌面替代應用平臺,保護了用戶的投資。
在PC平臺中嵌入藍牙技術——摩托羅拉計算機產品部將為采用Linux、VxWorks或Windows 2000操作系統的嵌入式系統提供藍牙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如果用戶購買已按需配置的計算平臺,就可以更快地得到的藍牙產品。摩托羅拉主要集中開發醫療、打印和圖像市場的嵌入式藍牙無線通信應用,它將與眾多OEM廠商合作,向桌面打印機、復印機和醫學成像設備等裝置里加入藍牙無線網絡技術。符合藍牙1.0b版本的規范,軟件版本為re. 1.08,硬件版本為DIG8043390,可使用范圍包括:耳機、目標驅動、撥號網絡、LAN接入、文件轉換、傳真、通用接入、服務發現、串口和通用目標交換等。
藍牙技術在移動設備中的應用
更新時間: 2006-06-27 17:30:28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