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產品熱點不斷 標準之爭日益加劇
2005年,全球消費電子產業延續了2004年的增長勢頭,各類消費電子產品的出貨量增長迅速,其中平板電視、便攜式MP3播放器、數碼相機、手機等產品的銷售更是大幅增加,2005年包括白色家電、數碼產品、視聽產品和手持設備在內的全球消費電子產業的銷售額達到5172億美元,同比增長14.3%。
融合加速不斷拓展產業邊界
從2003年開始,全球消費電子產業的發展出現了以視頻、移動和無線技術為核心的三大熱點,3C融合的趨勢使新的產品不斷涌現,智能手機、便攜式MP3播放器、IBOOK等新產品的不斷涌現使消費電子產業的邊界日益模糊,產品門類日益增多。正是由于消費電子產業熱點不斷,消費電子產品與高科技產品融合加速,消費電子市場才引起了如此多的關注,才具有了如此多的生機與活力。
具體而言,液晶電視、數碼產品等消費類電子產品依然屬于熱點領域。在家用無繩電話、來電留言機等產品的銷售走下坡路的同時,液晶電視、數字攝像機、便攜式MP3播放器等消費類電子產品都成為2005年發展快的產品。
2005年大尺寸液晶電視(LCD TV)與等離子電視(PDP TV)的年銷售額已經占電視機總銷售額的一半以上。先前LCD面板供過于求,導致液晶電視價格快速下滑,帶動市場購買欲望,加上電視機產品正漸漸向數字顯示器形態轉型,隨著更多新型技術投入,必將帶動電視機市場新一輪的成長。
另外,融合為數字家庭的實現奠定了基礎。數字家庭將在亞太地區的成熟市場迅速發展。數字家庭實現的關鍵來自于許多技術與應用的結合,包括電視、個人電腦、移動電話、掌上裝置、打印機、視聽設備、應用裝置、數字內容、寬帶網、家用網絡與數碼相機等等。
合作與并購爭奇斗艷
2005年,在全球電子信息產業中發生的重大并購案中,涉及消費電子行業的就有3起。
2005年6月,明基正式宣布收購德國西門子全球手機業務,由此BenQ將一舉躍升為全球第四大手機品牌,預計合并后手機業務年營收將超過100億美元。2005年8月,全球的家電企業美國惠爾浦競購美國第三大家電企業美泰獲得成功,購并完成后,惠爾浦與全球第二大家電企業的規模差距將進一步拉大,在北美市場中將處于壟斷地位。2005年11月,思科又斥資69億美元買下全美機頂盒供應商之一的科學亞特蘭大公司,使其一舉打入炙熱的寬頻電視市場,并成為少數能實現集音頻、視頻、網絡、無線于一體“四重服務”的家庭娛樂供應商。
這幾起并購案說明,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成本控制能力成為消費電子企業取得競爭優勢的關鍵,明基正是憑借其長期從事EMS和ODM業務所積攢下的成本控制能力,才敢于將陷入困境的西門子手機業務攬入懷中,向OBM模式進發。而對于傳統的白色家電行業,面對微利時代,規模優勢決定的成本優勢成為企業能否生存的關鍵,也直接導致在對美泰的競購過程中呈現“多國演義”。
當然,并購并不是出路。傳統的產品類別之間的界限在逐漸模糊,它們之間相互的融合產生了許多獨特的、多功能的數字化設備。同時,不斷加入的內容、運營等其他領域的廠商使消費電子更成為全球電子信息產業的關注的焦點。在這樣的融合趨勢下,跨領域的合作也成為各企業爭相采用的策略。融合已經不再僅僅是產品功能疊加這么簡單,不同領域廠商的合作將為融合賦予新的含義。
2006年CES上,摩托羅拉宣布與Google建立合作關系,將在其手機里加入具有Google搜索引擎功能的軟件,用戶可以用手機進行網上搜索,同時用戶還可以對地點進行精確查找。微軟公布了與美國衛星電視運營商DirecTV的合作伙伴關系,未來DirecTV的用戶可以將節目由機頂盒傳送到PC、XBOX及其他便攜式設備上。摩托羅拉與柯達簽訂了長達10年的合作計劃,摩托羅拉希望通過與柯達的合作,使手機用戶可以使用快捷鍵方便地進行圖片的發送、存儲和打印。
標準之爭日趨激烈
2005年,消費電子領域中的標準爭奪戰逐步升級,其中尤其以下一代DVD標準之爭為甚。
2005年,主要圍繞著索尼和松下支持的藍光光盤標準以及東芝和NEC主導的HD DVD光盤標準展開的下一代DVD標準之爭難解難分。兩大陣營一直在進行談判,希望建立統一標準,兩大陣營都堅持統一標準應當以自己的技術為主體,因此很難達成共識,建立統一DVD標準的可能性幾乎已經不存在。
目前,藍光標準已經獲得了戴爾、惠普、三星電子等消費電子和PC廠商的支持。索尼希望能有更多的電影制片公司以及游戲軟件開發商加入藍光陣營,幫助藍光標準在下一代DVD標準之爭中占據主導地位。在電影制片公司和游戲開發商方面,藍光標準已經獲得了迪斯尼和電子藝界的支持。而HD DVD標準獲得了好萊塢四大電影制片廠——派拉蒙、環球、華納兄弟以及新線影業的支持,不過這些公司可能會同時支持藍光標準。
在2006年CES展上兩大標準的斗爭仍然是熱點。HD DVD大打低價牌,東芝在2006CES上展出了兩款HD DVD播放機——HD-XA1和HD-A1,價格分別為799.99美元和499.99美元。相比之下,藍光陣營在2006 CES上的陣容更為強大,索尼、松下、三星、三菱、日立、夏普、先鋒等公司分別展示了BD播放機、錄像機和電腦用的BD光驅,但售價并不明朗。
移動電視方面,在歐洲,DVB-H標準在2005年2月份得到了DVB Technical Module的批準。目前正在進行的的試驗性項目有泛歐的Instinct Project、法國TDF Group在芬蘭進行的FinPilot。2006CES上,移動電視也成為熱話題,LG在2006CES上高調展示支持高通MediaFLO網絡的手機,高通的MediaFLO次獲得重量級手機廠商的支持。這將為MediaFLO在與DVB-H和DMB在移動電視標準的競爭中增加不少砝碼。另兩大標準的支持者也都在CES上展示風采。移動電視子公司Modeo和其合作伙伴在CES現場展示了基于DVB-H的手機電視服務,并宣布將于2006年在美國30個地區推出商用化服務。
發揮比較優勢 美日歐韓引領潮流
美國以專業化經營保持
2005年,美國仍然是全球的消費電子市場,尤其在高端產品領域,美國市場占全球的比重更高。
根據美國消費電子協會(CEA)公布的數字,2005年美國消費電子產品的銷售額為1259億美元,創造了新的銷售記錄,比2004年增長了11%。其中推動市場作用的兩個產品是便攜式音頻和視頻產品,特別是MP3播放機。2005年便攜式音頻產品的銷售量比2004年增長0.5%,但是銷售額增長了16.8%,這主要歸功于蘋果iPod的巨大成功。視頻產品也出現類似情況,盡管銷售量比去年下降4.7%,但2005年平板電視銷售帶動總體視頻產品銷售額比上年增長6.8%。在美國手機市場上摩托羅拉、諾基亞、三星占據了主要份額。CEA還預計,2006年消費電子領域全美銷售額將達到1354億美元,比2005年增長8%。
在消費電子領域,與日、韓企業的多元化經營不同,美國企業更多的實行專業化經營,專注于在某個領域取得地位。惠而浦和通用電器主要在白色家電領域經營,惠而浦在收購了美國第三大家電企業美泰以后,鞏固了自己全球白色家電老大的位置。摩托羅拉專注于手機行業,依靠快速的產品創新,2005年摩托羅拉不斷收復失地,市場占有率有所上升,鞏固了全球第二的位置。在游戲機領域,微軟公司憑借Xbox系列牢牢占據市場份額第二的位置,并且在新一代游戲機的競爭中,由于在2005年底率先推出Xbox360而搶得先機。在數碼領域,柯達公司正通過努力轉型來縮小與日本公司的差距,目前柯達公司在全球數碼相機市場上的占有率排在第三位,并且在北美市場上已經超過SONY和佳能,躍居銷量排行位。
日本
產品結構調整基本完成
日本的消費電子產業憑借其卓越的質量、精巧的外形和先進的技術,成為日本信息產業整體回升的“發動機”,并使日本成為全球消費電子產業大強國。日本在視聽產品領域(尤其是在液晶、等離子等高端彩電領域)、數碼相機和數碼攝像機等領域競爭優勢。
根據日本電子情報技術產業協會(JEITA)的統計,日本市場液晶電視2005年的出貨量首度超過傳統的顯像管電視,液晶和等離子電視在電視機市場的份額達到54.1%,電視、DVD錄像機等消費電子的出貨總值連續第4年增長。在游戲機市場上,主機市場比2004年增加46.9%,達到1639.6億日元。任天堂公司的NDS以400萬臺的數量名列主機年銷售數量的位。索尼的攜帶游戲機PSP以222萬臺排在第2位,PS2以213萬臺名列第3。
目前,日本消費電子行業的產品結構調整已經基本完成,許多企業已經不在日本國內生產附加價值較小的產品。例如,日本家電生產廠家已經基本上不在國內生產傳統的顯像管電視,而把生產資源集中到了大屏幕等離子數字電視機、液晶電視機、數字光盤錄像機、高畫質數碼攝像機等方面。
歐洲
市場復蘇仍居全球第二
歐洲消費電子市場是僅次于北美市場的第二大市場,2005年預計市場規模達到1400多億歐元。近兩年,歐洲消費電子市場處于復蘇階段。以視聽類產品為例,在1997年(市場總額為296億歐元)達到波谷之后一路上升,2005年預計達到392億歐元。
歐洲消費電子企業的共同特點是在本土生產較少,多為大型跨國公司,研究、生產、銷售均在其他國家。相對來講,歐洲消費電子企業在手機、電視及家庭小電器、冰箱、洗衣機、空調等白色家電領域擁有較強的實力。
韓國
向產業鏈的上游躍遷
在消費電子領域,韓國在數字電視、手機和MP3播放器等領域具有很強的全球競爭優勢。在數字電視產業中,韓國企業出色的表現源于其向產業鏈的上游的躍遷。
2005年季度,韓國市場的數碼相機、MP3播放機、電子詞典、等離子電視機、LCD電視機、空調和洗衣機等消費電子產品的銷售量與2004年同期相比出現了30%至400%的漲幅。季度往往是一年中的淡季,韓國消費電子市場在淡季中復蘇已預示了韓國消費電子產品的需求將強勁增長。
2005年,韓國數字電視市場規模達80.4萬臺(出貨量),較2004年的49.8萬臺大幅成長62.2%;數字電視在韓國整體電視市場(206萬臺)中占有的比重則達39.2%。2005年,韓國國內MP3市場預計從2004年的180萬臺增長到350萬臺。與美國和日本市場微硬盤MP3產品占據60%-70%份額不同,在韓國,閃存式MP3播放器占據了70%-80%的市場,而韓國三家的MP3生產廠商的產品——ReignCom公司的iRiver、三星電子公司的Yepp、Cowon System的iAUDIO占了其中80%的份額。
五大發展趨勢
數字技術廣泛應用,推動數字消費電子與多媒體應用加快
數字消費電子與多媒體應用已成為當前信息家電發展的主流,將更豐富、更高品質的數字內容整合到更多樣化的產品中,并通過硬件、軟件、內容、服務等方面有機連接成一個網絡已經成為必然趨勢。在家庭網關方面,數字消費類電子產品除了用于數據傳輸外,還將發展成包括機頂盒網關和多業務網關在內的一體化機站,提供HDTV、內容加密、PVR、網頁瀏覽和互動電視等。現有業務的機頂盒功能會得到進一步發展,通過補充數據、話音和娛樂等方面的功能,將終成為數字化多媒體中心。
不斷趨于個性化、人性化是消費電子產品主旋律
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將給予產品設計更大的空間,尤其是消費類數碼產品設計將非常個性化。從這一兩年的發展趨勢看,在數碼產品領域,輕薄時尚類產品將繼續大行其道,小型化、超薄化、大液晶屏的時尚相機成為年輕人的,時尚輕巧、簡單易用、充分滿足基本消費使用要求的產品將會普及。未來,更多的消費類電子產品將通過芯片、軟件進行測量和控制,如冰箱可自動控制溫度,洗衣機可以根據衣服臟的程度選擇適量的洗衣粉,洗碗機工作時可使用多種水壓等。
節能、環保成為消費類家電產品的主要發展趨勢
消費類電子產品的快速普及,使家電節能問題顯得日益突出。消費者對消費類家電產品的關注點正在從價格向產品技術品質和使用成本轉移,尤其對節能降耗的關注度普遍提升。另外,健康消費成為消費類家電創新的主流之一。各消費類家電生產廠商順應人們越來越重視健康的消費心理,把減少空氣污染、增進人體健康作為家用電器開發研制的主攻方向。抗菌冰箱、無氟冰箱、全能冰箱的出現,保健電扇的暢銷,綠色空調的盛行,環保彩電的誕生等,都表明消費類家電健康化已成時尚。
“數字家庭”是未來消費類電子廠商角逐的主戰場
“數字家庭”可以看作是信息產業向消費化發展的一個趨勢,也是消費類電子數字化、信息化的趨勢,它側重技術的家庭應用,強調控制的信息化。目前來看,“數字家庭”概念還只是代表著未來的一種生活方式,它在將家電產品數字化的同時,使各種數字消費電子產品高度整合,計算機、通信設備、視聽產品、家用電器等各種設備實現互相識別、資源共享,具有高度的數字化和聯網化的特點。在經過數字電視的醞釀、發展,以及很多數碼產品進入尋常百姓家以后,才使得“數字家庭”這一概念更具真實性。因此,“數字家庭”漸行漸近但并非觸手可及。
市場格局繼續調整,市場向成熟期過渡
未來幾年,消費電子市場的格局將發生巨變。越來越多的PC廠商和以半導體為主的公司將擴大其在消費電子市場中的地盤,這些企業包括IBM、德州儀器、惠普、摩托羅拉和蘋果電腦,包括Sun和AMD,甚至Google、中國盛大網絡等互聯網企業也將進入這個市場。目前,連媒體公司也開始進入消費電子領域。這些將引起消費類電子市場新一輪洗牌,會更加促進資源向骨干企業流動,市場向優勢品牌集中,產業集中度不斷提高,產業組織進一步優化。
同時,消費電子產品市場將從成長期向成熟期過渡,雖然市場增長速度仍然較快,但增長有放緩的趨勢。在這一時期,市場競爭將更加殘酷,市場需求的相對飽和將迫使廠商采取更加激烈的手段來保持市場份額。
05年全球消費電子銷售額5172億美元
更新時間: 2006-03-21 14:14:58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1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