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10月信息產業部對手機漫游費和長途費實行備案制以來,各地陸續出臺了不下10種降價方案,北京聯通和北京移動的資費也有一定幅度的下調,但京城的市民似乎對下調后的資費仍不太滿意,近日外地手機卡進京搶生意的報道接連見諸報端,北京手機“娶”外地卡的現象日益嚴重。那么進京搶生意的都是哪些外來和尚,手機卡異地銷售會帶來一些什么問題呢?為此,記者走訪了北京市幾個比較大型的卡幣市場,進行了相應調查。
遠的手機卡來自銀川
在馬甸卡區一攤位,記者打聽到這里有一種全球通的商旅卡出售,這種卡無月租,在全國各地打接都是一樣資費(不分長途、市話),有256元、328元、500元等幾種不同面值。攤主告訴記者,該卡打、接的資費因面值不等而有所不同,面值越大資費越便宜,面值256元的打接約0.4元/分鐘,面值328元的優惠一點,打接0.36元/分鐘,面值500元的則更劃算,每分鐘只要0.25元。
記者了解到北京移動方面并沒有推出這種資費的全球通,遂對其真實性表示懷疑。經攤主解釋,原來這種全球通商旅卡的戶口還真不是在北京,而是“出生”在銀川,因為較之北京本地卡的資費要低,所以遠道來京。
記者進一步深入了解發現,該卡身價頗高,“一個號賣一百塊,不包括話費”。使用起來也有點不方便,因為在北京不能充值,所以要充值得再到這位老板那里購買銀川當地的充值卡,或者辦一張銀聯卡,在里面存上人民幣若干。該攤位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這種全球通商旅卡是移動和銀聯合作推出的,可以使用銀聯卡為手機卡充值,以保證您的手機不會欠費停機。據該攤主說,買銀川的全球通商旅卡的大都是經常全國各地到處出差的人,且買較大面值的人居多。
資費對比:目前北京移動的全球通資費:北京市內打、接0.4元/分鐘,在北京市外打、接當地為0.6元/分鐘,打、接外地來電為1.3元/分鐘,打外地電話加撥17951為0.9元/分鐘。
不分長市話全是一個價
聯通、移動向來是針鋒相對,同樣是在馬甸郵卡幣市場,記者還看到一款聯通的商旅卡,資費也甚為低廉。在一攤位的宣傳單上寫著“商旅卡(供133用)不收漫游費,不收長途費,無論市話、長途、到全國各地漫游都一個價”。經咨詢,500元可買到888元話費,將近打了5.6折,該卡另外還有6種套餐可選。攤主表示宣傳單上所說不假,地不分南北、號不分長途、市話,均是一個價格計費。
北京聯通表示并沒有推出這項套餐,在聽到記者說起不收漫游費、長途費時大呼“怎么可能”。記者向攤主打聽這批卡的來源未果。
資費對比:目前北京聯通的UP新勢力和長市合一如意通的長途資費比較便宜。UP新勢力的號撥1013089可以設置三個親情號,在外地打、接當地電話為0.6元/分鐘,打、接外地電話為1.3元/分鐘;長市合一如意通在市內加撥96531在早7點到晚11點打長途是0.35元/分鐘,晚11點到次日為0.2元/分鐘,在外地打、接當地電話為0.8元/分鐘,打、接外地電話為1.5元/分鐘。
手機萬用卡資費有點亂
除了外地號與北京本地號“爭風吃醋”外,還有兩種號稱“全國通用”的號也在搶占“山頭”。記者在打聽商旅卡的時候意外發現了“手機萬用卡”和“回撥卡”,經營這兩種卡的老板介紹說,在手機上綁定其中一種就能“大大地”節省話費。
銷售人員拿出“手機萬用卡”時記者看到上面寫的是“手機隨行卡”,面值50元,賣35元。據介紹,輸入卡號和密碼可將卡綁定在手機上(此卡限神州行、大眾卡、動感地帶和全球通用戶使用),撥電話時先撥一個接入號,然后再根據語音提示撥被叫號碼(座機要撥區號),這樣不管撥打長途、市話均是0.2元/分鐘。銷售人員稱該卡是全國通用的,但當記者問到北京綁定后出北京用時的資費情況時銷售人員有些支吾,先說不太清楚,后又說還是0.2元/分鐘,也沒個準確說法。
回撥卡需先辦免費套餐
回撥卡即用戶將該卡綁定到手機后撥打電話時先不撥打被叫號碼,而是先撥一個該卡提供的平臺號,撥通該平臺后立即掛斷,然后平臺會給用戶回撥過來,這時用戶再撥打被叫號碼。銷售人員稱,用這種卡撥打長途市話都是0.15元/分鐘,不過是辦理接聽免費的套餐后再綁定,比如神州行套餐、如意通套餐、133暢聽、座機、小靈通等。(鐘 新)
鏈 接
專家認為 降價阻力源于失衡市場結構
電信法起草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闞凱力認為,目前中國聯通作為競爭者的作用并沒有發揮出來,反而在一些地區市場,為了給它一定的成長空間,而不得不限制中國移動的降價。這不僅造就了中國移動的高利潤,同時說明市場的有效競爭沒有形成。
業內說法 違規不違法 小心資費糾紛
對于異地卡在北京銷售的情況,業內存在著截然不同的觀點。有人認為各地大幅降低漫游費和長途費之后,實際上已經打破了地域對資費的壟斷壁壘,跨地區資費競爭已經變為現實。本市通信企業如果想要保持競爭優勢,只有調整自己的降價方案,使消費者得到實惠,而不能“畫地為牢”,通過地域壟斷賺取超額利潤。
也有人認為,手機卡異地銷售在一定程度上擾亂了當地的通信市場秩序,導致一些卡販從中漁利。另外,用戶在選擇異地手機卡后,如果遇到資費不清或被無端克扣等問題,本地的監管部門或運營商恐怕很難提供必要的幫助,用戶的相關權利無法得到保障。
電信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異地銷售手機卡屬于“違規不違法”;監管部門無權限制用戶根據自身的需求,選擇跨地區的電信服務。(廖 奇)
電信資費“便宜至上” 外地手機卡北京大行其道
更新時間: 2006-07-04 10:02:57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