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去年就被視為數字集群(PTT)“元年”,但是時至今日數字集群在中國還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牌照、頻率、號碼以及終端等諸多問題成為阻礙PTT在中國更進一步的關鍵性障礙。
6月28日,在信息產業部電信研究院主辦的第二屆PTT/數字集群論壇上,中國衛通集團無線通信部副經理孟玉梅表示,數字集群有潛在的市場,但把潛在市場變成現實用戶,為運營商帶來豐盈的收入,需要具備“牌照、頻率、號碼;系統應穩定可靠;終端產品豐富、多樣;網絡覆蓋達到一定程度等”前提條件。
中國鐵通集團無線業務部總經理蔣春生認為,在數字集群業務上應該是以共網為主,但發展集群共網面臨頻率資源、完善的標準和產業的標準化、產業鏈等諸多問題。
據信息產業部電信研究院通信信息研究所的庾志成介紹,從歐美各國數字集群系統通信市場發展的經驗看,專業用戶數量基本上與公共移動網絡的用戶數量保持1/10的比例,以此推斷,全球集群通信的用戶在2億左右。而我國集群用戶發展空間也在4000萬左右,目前集群用戶僅有200萬左右,所以還有比較大的發展潛力。
我國的PTT業務從2003年開始起步,包括中國鐵通、中國衛通在內的在經過技術試驗到商用試驗已經在部分地區開始開展此項業務。其中,中國鐵通2004年10月在沈陽、長春、重慶建立商用實驗。據悉,到目前為止,中國鐵通這三座城市共發展集群用戶將近300個,范圍涵蓋了政府、公共安全、公共事業、交通運輸、商業、企業等典型的集群目標用戶。而中國衛通用PTT幫助包括“南京第十屆全國運動會”在內的多項重大活動完成了的通信保障任務。
但是與國際主流的PTT技術TETRA和iDEN在全球的發展看,以華為GT800、中興GoTa為技術標準的中國PTT業務才剛剛起步。有數據顯示,2005年全球TETRA合同總數為764個,分布在全球70個國家和地區,比2004年相比增長91.59%。其中,歐洲地區占全球合同數目位居首位地,為73.5%。TETRA系統的行業分布在公共安全、交通、PAMR、公用事業、政府、軍事、石油、工業用戶等。而北美普遍采用的標準iDEN,在2006年季度的用戶數已經到增長到1500萬。
庾志成認為,中興GoTa和華為GT800,這兩個系統具有商用能力,在開放程度上要優于TETAR和iDEN。但是從國內外主流技術體制產業成熟度比較來看,由于缺乏大規模商用的經驗,國內技術在產業成熟度方面比較弱。
中國數字集群業務仍遜于海外 中興華為正起步
更新時間: 2006-06-29 17:06:06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