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木華研究總監 周彥武
預測顯示,全球IC封測市場2002年至2008年將持續增長,復合增長率為9.4%,IC封測年收入將由2002年的133.7億美元增長到2008年的255億美元。2005年的市場規模大約為181億美元。IC封測市場的驅動力主要來自IDM大廠把越來越多的IC封測外包。外包比例在2004年就達到50%,2007年預測將達到63%。
全球前10大封測廠中6家為我國臺灣公司。2005年封測產業呈現強者更強的局面,強者擁有龐大的產能來降低成本,足夠的利潤來提高技術研發投入,終形成更強的競爭力。前5大封測廠家成長幅度超過20%,顯示出封測產業具備旺盛的生命力,是一個高速成長的產業,并且排名連續3年維持不變。而第5名之外呈現出比較大的變化,3家新面孔進入前10。2004年排名第6的日本Shinko則在2005年淡出封測產業,跌出前10名。排名第7的CARSEM跌到第9名,我國香港的ASAT在2004年排名第8,2005年也跌出前10,排名第9的華泰也跌出前10。超豐還是保持前10。
贏利方面,我國臺灣廠家個個都賺得盆滿缽溢,因為我國臺灣省聚集了全球配套體系全的IC產業鏈,無論是客戶取得還是成本控制,競爭力都不是臺灣省以外的企業能夠與其抗衡的。
封測產業呈現高度集中的局面,前10大占據了大約60%的市場。前10大2005年總收入為91億美元,而前兩大的收入就占了51%。第1名的收入是第5名的5倍,是第10名的12倍。
封測產業技術發展迅速,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來進行研究開發,對于現金流緊張的公司來說運營困難,封測行業呈現大者恒大的局面,小公司將被清理出局。封測業也因此并購不斷。全球第1大封測廠經歷了4次并購。1990年日月光收購新加坡福雷電子,1999年購并美國測試廠ISELab,同年購并摩托羅拉2座廠。2004年8000萬美元收購日本NEC山形型IC封測廠。購并是日月光成長的主要動力之一,透過購并快速取得產能、技術及訂單,終于成為全球封測集團。
第2名AMKOR也是并購不斷。2002年收購西鐵城的半導體裝配業務和富士通的芯片封裝業務,2004年5月Amkor買下IBM封測在上海租賃的土地和8.8萬平方米的生產設施。這項交易金額約1.45億美元,包括1.14億美元的土地、建筑物和附屬設備及3100萬美元的裝置和無形資產。在日本,AMKOR結束與東芝的合資企業,由Amkor買下廠房,獨資經營;在我國臺灣,購并了眾晶和悠立半導體;在新加坡,買下了IBM測試廠。
我國內地的封測產業也在2006年可能發生比較大的變化。眾所周知,我國臺灣的IC封測實力是全球強的,臺灣省為維護自己的利益,長期限制封測產業西進,眾多封測廠家苦等臺灣當局放開。而國外封測廠家在內地大規模攻城略地,導致臺灣省廠家極度不滿,臺灣當局也意識到這樣只能使國外封測廠家得益。今年4月27日,臺灣經濟部門宣布有條件解禁低技術含量的封測業務,以傳統焊線封裝及其對應所需電性測試為限,包括DIP、PLCC、QFC、PBGA及SO等,技術含量高的覆晶等封測業務仍然禁止。
DIP、QFC、PLCC這正是內地封測企業主要開展的封測類型,似乎我國臺灣企業可能對內地企業造成沖擊,實際不會,兩者是井水不犯河水,內地封測企業主要為內地企業服務,臺灣省企業則對國外企業服務。內地封測企業與客戶的合作關系緊密,斷然不會因為價格或者其他原因改變合作關系。在高技術含量的封測領域,內地亟須加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