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SIA)的預測,從2005年到2008年,全球半導體銷售額的年復合增長率(CAGR)約為9.7%,到2008年達將3,090億美元。在SIA這份半導體產業報告中,DSP以13.9%的CAGR所有產品,其次分別是MOS邏輯電路的12.6%、閃存的12.5%、光電產品的11.1%、微處理器的10.9%、模擬半導體的10.5%、微控制器的5.8%、分立元件的4.6%,以及DRAM的 3.8%。
從地理位置來看,SIA預計亞太地區(日本除外) 是增長迅速的地區,從2005年到2008年將以14.1%的CAGR增長——市場規模從2004年的888億美元成長到2008年的1,504億美元。而美國以6.9%的CAGR居第二位,隨后是歐洲6.7%,日本5.5%。亞洲的市場占有率預計將增加7個百分點,達到48.6%,而其它所有地區的占有率則將下跌。
SIA主席George Scalise在2005年11月中旬指出,雖然IT產品繼續是半導體的應用市場,但消費電子將是帶動市場成長的主要力量。SIA認為,2006年增長快的領域是數字電視(DTV),銷售臺數成長預計達52%,接下來是MP3播放器52%、手機13%、個人計算機10%和數碼相機9%。
與此相同,市場調查公司Databeans在近的一份報告中表示,消費電子市場已經從歷來的線性成長趨勢一躍而為指數級成長。Databeans估計2004年消費半導體營收427億美元,占2,140億美元的整個半導體市場的20%左右。平均每年成長12%,到2012年消費電子產品市場占有率應該達22%,大約810億美元。
消費電子的確正在迅速推升電子產業的銷售額,并對業內其它領域產生明顯影響。硬盤(HDD)即是一例。In-Stat的數據顯示,消費電子也將推動這一領域的成長。2004年,在消費電子市場,HDD的出貨量達到4,000萬顆,2009年預期成長到大約2.4億顆。In-Stat公司認為,主要的成長可能來自于便攜式產品,如PDA,數碼相機和手機。在另一份報告中,In-Stat預計在未來幾年內,消費網絡內存的銷售量將成長50%以上。
消費類電子產品的巨大增長潛力的確為半導體業者帶來更多的商機,但是與此同時,消費電子卻呈現出完全不同于過去的增長模式。除了眾所皆知的低毛利和極短的產品生命周期外,消費電子產品的缺乏產業標準、多樣化差異等特性,也都為芯片業者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因此,除了技術開發之外,如何同時兼顧更吸引客戶的創新應用與使用者體驗,更是長久以技術為導向的科技產業,亟需建立的全新思維。
消費電子驅動電子產業發展,新的增長模式需要全新思維
更新時間: 2006-01-13 14:27:15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2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