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四個月,我國手機出口超過1億部,數量較去年同期增加了近一倍,但總價值卻只有87.6億美元。這是記者17日從機電領域相關協會獲得的消息。
運用簡單的數學計算人們已經算出:我國手機出口均價已不足85美元,較去年同期還有11個百分點的降幅。稍有外匯知識的人也很容易算出:“85美元”意味著我國出口手機的利潤已經遠遠低于國內市場。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陳文敬就我國手機出口指出,手機是我國出口額的商品種類之一。在我國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當中,手機一直處于穩定和持續增長的態勢。手機出口對我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是有貢獻的。但我手機出口目標市場過度集中,財政、金融支持體系尚不健全。此外,國內品牌手機生產企業仍面臨自主創新能力不強、供應鏈不完善、國際市場開拓能力不強等問題。
據透露,在高端市場上國產手機無法與國外手機廠商相比,只是在中低端市場上具有一定價格優勢,所以600元至1500元人民幣價位的手機出口量較大。另據相關協會調查顯示,我國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渠道和專用技術基本上掌握在外資企業手里。另外,雖然利潤微薄,由于缺乏核心技術和自主品牌,我國每年還不得不將每一部國產手機售價的20%支付給國外的專利持有者。
專家指出:我國要真正成為手機貿易強國,首先手機產品要占有世界市場相當份額;其次要有自主品牌產品并掌握核心技術;第三要有一批全球知名企業;第四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體系,形成節約資源和能源、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產業。而現在,我國手機業在以上四方面都還有相當差距。
我國出口手機95%為外資品牌
中國是世界的手機制造基地,但其手機的國內市場和出口市場均是外資品牌手機占主導地位,國產手機競爭力不強。
日前,在天津舉行的“2006中國手機產業發展國際高峰論壇”上,信息產業部綜合規劃司司長王建章表示,中國手機產業規模在不斷擴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外資手機企業。國產手機的市場份額和利潤逐步下滑,對中國手機企業是一大挑戰。 統計顯示,2005年,中國手機生產量達到3.04億部,占全球手機總產量的36.8%。其中,外資企業的手機產量超過2億部。
摘自: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