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聯社報道,反間諜軟件聯合會 (Anti-Spyware Coalition) 已于10月27日發布了一份長為16頁的終工作報告,報告中提出了兩個標準,希望以此促進反間諜軟件行業朝著途徑方向發展。
雖已研究反間諜軟件標準三個月,但要想達成共識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賽門鐵克安全部門主管Vincent Weafer表示:“反間諜組織的工作終可以幫助軟件開發商開發更好的產品,因為有統一的辨認間諜軟件標準。當所有的防毒安全軟件開始查找間諜軟件的時候,以前沒有一個共同的標準來區分間諜軟件、惡意代碼和非間諜軟件。這個標準將統一安全廠商在辨認出間諜軟件或惡意代碼后的操作。
報告指出Spyware為潛在的不必要的程序(potentially unwanted programs),ASC對間諜件及不必要程序的定義為:
未經用戶許可而安裝或以用戶難以控制的手段執行的程序:
影響到用戶體驗、隱私或系統安全的實質性改變;
霸占用戶系統資源,包括使用安裝在他們計算機上的程序;以及收集、使用和散布用戶個人的或其他敏感信息。
ASC計劃將于11月27日發布一個風險模型描述 (Risk Model Description) 以為工業界的實踐提供參考。
反間諜軟件聯合會定義間諜軟件 規范行業發展
更新時間: 2005-11-01 00:00:00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4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