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gzyueqian
      13352868059
      首頁 > 新聞中心 > > 正文

      網絡引發的軟件產業蛻變

      更新時間: 2006-03-01 14:01:08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2336

        互聯網正在主導著軟件業進行自該產業出現以來的次變革。如今,人們不再關注eBay的拍賣平臺軟件如何,而是關注eBay的商業模式及其產生的價值;人們不再關注Google的搜索軟件可以賣多少錢,而是其搜索結果和準確結果所帶來的后續價值。

        上世紀90年代,軟件業的蓬勃發展讓很多人記憶猶新。

        軟件技術的飛速發展;互聯網的出現幾乎是一夜之間把人們帶入了“新知識經濟”時代。由于過度膨脹式發展,泡沫出現并破滅,但人們發現泡沫之后的“知識經濟”卻是實實在在的。互聯網對個人生活方式(網上購物,網上銀行,網上戀愛,網上虛擬家庭,網上游戲…無奇不有)和商業運營模式(虛擬辦公室,B2B,網上店鋪,電子簽章…)所產生的影響是如此巨大,以至于多年后,我們用“翻天覆地”來形容也絕不為過。

        互聯網同樣沒有放過孕育并成就了自己的軟件業,正在影響著軟件業進行自產業出現以來的次變革。

        互聯網的興起讓應用軟件真正成為一種基于用戶的科技(Consumer-Based Technology),次使人們的目光從關注軟件本身轉向關注軟件所承載的新經營方式和商業方式,真正回歸到非技術為中心的年代。如今,人們不再關注eBay的拍賣平臺軟件如何,而是關注eBay的商業模式及其產生的價值;人們不再關注Google的搜索軟件可以賣多少錢,而是其搜索結果和準確結果所帶來的后續價值。

        即使在傳統、神圣的企業軟件領域,互聯網的興起也一樣轉移著人們的目光,使人們開始有機會不再關注技術,而是關注業務(軟件背后的行業知識和服務)。而軟件本身也開始商品化,變得越來越“不值錢”,甚至免費的開源軟件漸成排山倒海之勢(如果沒有互聯網,也就不可能有開源軟件的真正興起)。不遠的將來,企業用戶將很有可能再也看不到傳統意義上的軟件(裝在一個磁盤或光盤中的代碼),而是通過互聯網如同打開開關就用電;打開水龍頭就用水一樣地使用企業軟件。

        互聯網讓軟件實現按需服務(On-Demand/Software As A Service)
        
        
      上世紀末,互聯網泡沫破滅時企業間B2B電子商務的泡沫也隨之消逝,大量ASP廠商消失。但值得慶幸的是,以WEB服務為核心的遠程集成技術卻保留了下來,它能夠解決托管應用與現有企業后臺應用的集成大問題,讓前后臺全程自動化交易和運營成為可能。

        按需服務(On-Demand, Software As A Service)就是在原來托管和應用服務供應商(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基于互聯網技術的第二代應用托管服務。企業不再自己購買軟件許可證,不再自己本地安裝軟件,也不再自己維護,而是由按需服務提供商在遠程提供企業所需的軟件服務。通過互聯網,企業終端用戶直接遠程使用如客戶關系管理、銷售管理、合作伙伴管理等各種各樣的企業應用軟件;按需服務提供商以每種服務(對應于原來的每個不同軟件)按月收取每個用戶的“訂閱費”(Subscription Fees)。

        由于按需服務在ROI(投資回報率)上更有吸引力,自2004年開始,很多按需服務和托管的公司發展勢頭良好。

        SalesForce.com是按需服務提供商的成功典型,它提供CRM軟件服務,上季度的營收比2004年同期增長了77%,呈現高速發展態勢,與傳統企業應用軟件CRM提供商SIEBEL業績大幅縮水的狀況形成鮮明對比。而RackSpace是個初創的小型公司,上個年度卻已經實現1.4億的營收。

        2004年,軟件按需服務(SAAS)占據了460億美金市場的10%左右,據IDC預計,2009年將達到107億美金。現在,業內原有的大公司也紛紛提供按需服務以順應時勢,如ORACLE ON DEMAND是ORACLE業務部門中增長快的部門,達到37%的年增長率;SIEBEL和SAP等公司也開始提供類似的按需服務。

        軟件按需服務(SAAS)很可能徹底改變軟件業的現行商業模式,但更重要的是,它解決了當前發達國家IT的一個困局,那就是70%的IT預算都被用于現有系統的維護,所剩下能進行新的創新的空間逐漸被已有系統的維護所吞噬,幾乎每1塊錢的新投入就需要6到8塊錢來支撐這個新系統的維護運行、升級、客戶化等工作。

        一年前,主要是中小企業才使用托管形式,而CISCO選擇了與SalesForce.com合作代表著應用托管服務走進大型企業。數據顯示,大型企業使用軟件按需服務(SAAS)的 ROI(投資回報率)更明顯。近,美林公司也與SalesForce.com簽訂了一個5000用戶的按需服務合同。看來,軟件按需服務(SAAS)和開源的結合,似乎已經注定要將以許可證為中心的軟件業商業模式徹底推翻。

        互聯網讓IT成為公用工程,同時形成新軟件產業鏈

        互聯網正在使軟件從幕前退到幕后,成為基于互聯網之上的內容、專家知識和服務的傳送載體。如果說互聯網是“信息高速公路”,那么軟件就是這條公路上跑的車,車里裝載的就是信息化內容、專家知識和服務。在現行的商業模式下,企業不僅要自己修“路”、買“車”,還要管“車”的保養,“貨物”運輸成本非常高。但企業真正需要的僅是“貨物”(即內容、專家知識和服務),所以未來,企業將不再自己去修“路”,也不再買“車”和保養“車”,而是預訂“貨物”之后“貨物”就自動上門。

        這種將IT從企業部門變成公用工程(如Utility、物流)的遠景已經隱約可見,它出現意味著軟件產業將重新分工。

        目前的軟件產業鏈以產品層次來劃分,包括操作系統、前臺OFFICE、數據庫、中間件、應用軟件等,但這種鏈條將逐漸縮短。先以微軟為例,從早年的操作系統,到后來的數據庫和中間件,再到現在的應用軟件,涉及鏈條上的所有環節;再看,ORACLE已經涉及數據庫、中間件和應用軟件;SAP也開始做數據庫等不同層次的產品,這些現象都說明以產品層次分工的產業鏈正在縮短,成為少數幾個巨頭企業的游戲。

        與此同時,為IT公用工程提供支撐的新鏈條正在形成,包括業務解決方案咨詢商、外包軟件開發商、按需服務提供商(On-Demand ASP)、數據備份類服務商等。產品公司(如微軟)正在將軟件生產部分越來越多地外包出去;新一代按需服務提供商正在尋找專門為自己制作軟件的外包商;軟件成規模的外包開發商又正向“軟件制造商”演變。這些變化在印度已經產生,許多原來的外包商已經自己向美國公司提供OEM產品,類似發電廠為電網供電,而按需服務提供商將類似于電網公司。


        這種軟件產業新鏈條的分工方式更接近于制造業之類的傳統產業,說明了軟件業將跨入成熟穩定階段,不再是“高新產業”。特別的是,互聯網和軟件本身將同為載體,終的信息化內容、專家知識和服務將經由它們傳送給終端客戶。這樣,軟件本身有了新的定位,必定催生新的軟件開發工藝,以滿足新的需求。

        我們看到,互聯網正從產業鏈到商業模式的各個方面深刻地改變著軟件業,可以說,軟件造就了互聯網,而互聯網讓軟件業浴火重生,煥然一新。

      免費預約試聽課

      亚洲另类欧美综合久久图片区_亚洲中文字幕日产无码2020_欧美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桃色视频_亚洲AⅤ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1. 无遮挡国产高潮视频免费观看 | 亚洲国产中字幕在线尤视频 | 日本一道久高清免费的视频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四区 | 亚洲国产一级视频免费观看 | 亚洲精品国产超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