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常州納科被爆人去樓空、經營慘淡之時,另外一家企業也傳來負面消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晶圓代工行業人士在接受《電子工程專輯》電話采訪時表示,常州納科并不是家被擱淺的項目,不久前宣布以6億美元投資在北京林河工業區開土動工的阜康國際項目同樣也因為資金不到位而出現問題。“事實上,阜康國際項目已經處于停滯狀態。”該人士透露。
對于常州納科的遭遇,另外一家晶圓代工企業人士則表示,完全屬于“意料之中”。他指出,事實上,常州納科已經是該市第二家陷于困境的晶圓企業。而這樣的例子近年來舉不勝舉,寧波中寧就是以一具空殼告終。
盡管對于常州納科還都不是非常了解,但兩位受訪者都稱,在常州出現晶圓項目本身就有些奇怪,因此出現危機也合乎情理。“選址就有問題,這里沒有人愿意來。”一位人士稱,“而如果拉不到好的技術隊伍,如何得到后續資金的支持?”
中國大陸半導體業、特別是晶圓代工業在過去的幾年中出現了一股冒進的建廠運動。各地都在蜂擁上馬。然而到目前為止,大部分都還處于虧損狀態,真正賺錢的企業可謂少之又少。
“主要是因為晶圓項目需要的投資巨大,而且在初幾年還需要設備折舊。”位受訪者說,“建立一個新廠起碼需要5億美金的投資。”
“大陸晶圓廠的市場往往還與政府息息相關,典型的像HH-NEC的二代身份證項目。”
地方政府對建立新廠的熱衷程度,也大大出乎我們的意料。據知情人士透露,某晶圓大廠在中國大陸的若干個新建項目就完全由地方政府牽頭,包括資金、廠房,該晶圓廠只負責運營,實際上風險由政府承擔,現在業界對此都三緘其口,如此大的項目都快建成了相關的報道卻幾乎沒有。
然而許多人士都在擔心,這一波的建廠浪潮下面是否涌動著另外一股暗流:機會主義者們想借機從出手闊綽的地方政府手中騙錢。“不得不承認,許多失敗的項目都存著估計不足的原因,但這里面確實不乏許多機會主義者。”
屋漏偏逢連陰雨
另外,雖然中國本土IC設計企業已經開始起步,但其代工需求量遠不足以滿足目前大陸晶圓廠的龐大胃口。SMIC只是不久前在一次公開場合表示,智多微電子已經成為其目前在中國大陸的客戶事實上,幾乎所有晶圓廠的客戶大部分都來自國外。目前中國大陸企業創造的需求每年只有幾百萬片,僅HH-NEC一家的產能就足以完全消化。
但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本土晶圓企業還不注意產業健康發展而正被本土IC設計企業拋棄。復旦微電子技術總監李蔚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目前一片繁榮景象的晶圓代工項目有些是具有玩票性質的資本。但是一旦看到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得到回報,則會迅速甩賣或者退出。他承認,有機會主義者存在。
“在許多行業外人的眼里看來,半導體好像非常熱鬧,其實這里面很辛苦,存在著許多不公平競爭和傾銷現象。”他說,“再加上行業成本已經非常透明,企業利潤下降的非常厲害,整個半導體行業的發展壓力都非常大。”
就目前來看,本土晶圓代工行業已經出現了發展后勁不足的現象。李蔚指出,同國內廠商的合作已經開始出現一些問題。
復旦微電子在本土和國外晶圓廠的代工項目大致上五五分。“主要是國內很多項目需要支持。另外從長遠來看,我們也需要在國內產業鏈上發展。畢竟這里溝通也方便。”李蔚表示,02~03年,國內晶圓廠剛起來的時候,合作還不錯。
但是近兩年這些企業的風格開始出現變化。“國內晶圓企業的人員流動率非常大。”他說,“我們在開發新工藝時需要長期的技術支持和配合,但是人員流動使得相關支持和服務的質量開始下滑。”
鑒于上述因素,李蔚透露,復旦微電子正在對上述合作進行調整和考慮,把較重要的產品交給國外晶圓廠來做。“本土廠家無論在技術支持還是在質量控制上與國外對手還是有差距的。”他說。
李蔚還指出,本土晶圓企業還存在著重量不重質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