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I宣布以價值1300萬美元的現金和股票將ZSP數字處理器部門的資產賣給中國ASIC設計代工供應商上海芯原股份有限公司(VeriSilicon)。在諸多DSP供應商中,TI、ADI、飛思卡爾、杰爾、Broadcom等都當寶貝一樣看管好核心的DSP技術,只有LSI Logic的ZSP采用IP授權的業務模式,這種技術分享的背后難免隱含著一種無奈。在新任CEO的市場驅動策略下,今年3月份LSI就發布了賣掉ZSP的消息。但令人詫異的是,買家竟然是中國一家并不算大的IC設計公司,業界把更多的揣摩和疑問拋向芯原。
對于LSI公司提出的結構化ASIC概念和ZSP處理器架構,業界對該公司及其技術還是相當認可的。ZSP處理器架構在眾多關鍵垂直市場來進行數字信號處理器的開發創新,諸如3G無線手機、多媒體和網絡語音產品市場。ZSP產品提供了一系列軟件兼容的內核,滿足當今SoC設計中的成本、效益和權力制約需求。
那么,LSI緣何甩掉ZSP?業內人士分析原因大致有二。首先是與當前LSI公司主要的存儲、消費電子兩大業務差異較大,ZSP部門采用IP授權的業務模式,需要對技術進行持續的投入,這與公司專注存儲和消費領域的策略不一致;其二是投入產出的問題,在ZSP每年收入的業務清單中,ZSP歸屬不明,說明該業務可能難以令公司滿意。
當前,已經獲得ZSP內核授權的客戶包括海思半導體、大唐微電子公司、UT斯達康公司、等,另外Broadcom、科勝訊等也是ZSP架構的授權商。對這些客戶而言,如果是一家實力更強的IP供應商買下ZSP,不會有太多擔心,而芯原作為一家國內新興公司,如何把DSP這么重要、復雜的技術運轉起來,并在預期內實現產品化?
在這方面,芯原面臨很大的挑戰。首先是客戶信心,LSI資歷比較老,其ZSP授權可以為客戶提供有力支持,對于這個“新”買家的接手,客戶難免信心下滑;二是LSI過來的幾十人的原班人馬能否留得住也是一個問題,從而進一步影響到給客戶技術支持的問題;三是ZSP產品今后的路標怎么定,有沒有看得較遠的Roadmap。
芯原稱,將整合ZSP部門融入現有的公司組織結構中,通過合并后的協同配合效應,將推進有關的路標規劃,包括新的ZSP系列、設計參考平臺和標準產品。此外,LSI稱,終敲定買家是芯原經過慎重考慮;芯原董事會也很看好芯原攜ZSP未來發展之路。
業內分析人士稱,不得不說很佩服芯原的勇氣,挑戰是很大的,但同時也很有希望。ZSP在中國幾家客戶的技術實力都不錯,大家一起做有做好的可能性,關鍵要看芯原如何運做,怎么處理與客戶的關系,把目前客戶都吸引過來,做的好大家還是很支持的,但不是很開放的話就很難說了。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國際IC巨頭人士表示:“目前中國做DSP的IC設計公司沒有一家成功的,要真正推出產品化的東西,芯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中國處于高速發展階段,整個行業都在求進取,有點急躁也不奇怪。中國IC設計公司,失敗的很多,但也有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