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載GPS系統的使用人群在不斷增多
產業金礦前景巨大
隨著互聯網、汽車電子和無線手持設備對導航需求的劇增,使得中國電子地圖產業面臨一個爆炸式增長的機會。
尤其是車載導航和手機導航等移動位置服務已經成為投資者追捧的金礦。譬如,僅智能交通的推進就可為導航產業發展帶來極大的契機,而物流、旅游等一系列市場的啟動和爆發,也將使得導航產業進入黃金發展階段。
據矢野經濟研究所發布的一份“2006年中國車載導航和遠程通信市場調查”結果顯示,2005年車載導航及PND(個人導航設備)的市場規模為9萬部,而2008年第29屆奧運會及2010年上海世博會,將使得公交車及商務車等汽車和手機導航配置率大幅提高,預計2015年導航市場將達到260萬部的規模。隨著導航技術在生活中的應用不斷普及,越來越多的終端企業也開始進入導航市場。目前,這個由汽車商、導航設備生產商、導航軟件提供商、手機廠商、電信運營商等組成的新興產業,在國內有近百家企業參與其中。
2006年,中國導航產業發展迅猛,作為整個產業鏈的上游,已經有9家企業正式獲得了國家測繪局頒發的導航電子地圖生產資質。
劣質、非法產品攪和市場
一般而言,傳統的導航產業鏈包含了電子地圖、導航軟件、汽車導航儀等環節。而目前,除了電子地圖由國內企業提供外,其他環節中鮮有國內企業的身影。“目前中國電子地圖企業基本上處在貧血狀態。”一位地圖供貨商告訴記者,一方面是非法產品充斥市場,造成價格混亂;另一方面則是低質產品使得用戶不能充分認識電子地圖本身的真正價值。
“中國電子地圖業中的問題是非法問題。”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地理信息系統與地圖工程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李成名指出,一是非法測繪,就是不具備測繪資質證書的企業或個人去從事電子地圖的經營;二是具備測繪資質證書的企業沒有按照規定送審,這往往會導致出現一些地圖邊界標錯或泄露國家地形機密等政治性錯誤。“這些非法經營所造成的后果,除了危害整個行業利益和產業鏈的正常生態外,還有可能威脅到國家安全。”李成名強調。
標準出臺將規范市場
針對電子地圖行業存在隨意抄襲、競相降價、惡性競爭的不規范行為,業內的普遍看法認為,電子地圖行業健康的發展,需要政府的相關法律政策、從業者和用戶進行良性互動。
實際上,國家相關部門一直在有步驟地推進電子地圖的產業化進程,包括先后出臺了《保密法》、地圖出版的相關管理條例和電子地圖制作資質標準。
此外,國家測繪局也從測繪和地圖產品管理的角度出發,在資質、標準、地圖保密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方案,產業政策層面的框架已經基本形成。目前,這些產業政策和標準仍在不斷完善之中。
據國家測繪局行業管理司地圖管理處處長程軍介紹,編制導航電子地圖需要大量的測繪信息,國家在對基礎測繪成果有很多具體的管理規定,除了在編制方面有資質要求外,在地圖出版方面也有具體的要求。對此,國家在1995年發布了國務院第180號令《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編制出版管理條例》(目前這個條例正在修訂之中)。
“無論是從企業發展的角度還是從維護國家安全的角度來看,我國對電子地圖標準的需求都是非常迫切的。”他強調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