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開始以南海為起點,由政府主導并啟動“以有線電視網絡為主通道、以數字電視為中心、以互動服務為導向”的數字家庭計劃。雖然一些終端制造企業已經看到其中潛在的巨大市場,欲紛紛涉足搶得一杯羹,但還處于初步雛形的廣東數字家庭,在沒有形成實質性的模式和統一技術標準下,部分廠家目前也只是在駐足觀望。
廣東省數字家庭公共服務技術支持中心常務副主任陳曉東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推廣數字家庭在手段上要讓網絡與運營進行徹底分離,另外,先期必須統一包括技術、產品、網絡、內容服務和運營模式在內的整體解決方案,只有打造成一個開放式的平臺才能吸引各企業的參與。
數字家庭以電視為中心
廣東數字家庭以政府為主導,確立以電視為中心的發展模式,似乎對近兩年來關于數字家庭應該以電視為中心還是以電腦為中心的定論偏向了前者。
陳曉東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廣東的數字家庭發展模式之所以選擇以數字電視為中心,主因是廣東省政府考慮到有線電視用戶與電腦用戶相差了一個數量級,兩者的比例大概為10∶1,廣東電視機用戶的擁有量更是達到了平均每戶1.5臺,選擇以電視為中心的數字家庭模式更容易解決信息化成果進入家庭的問題。而只要在這些電視上安裝機頂盒,就可以方便地將其改造為數字家庭的中心。
有意思的是,一直以電腦為中心來發展數字家庭的閃聯卻并不擔心,并參與到廣東數字家庭的項目中。閃聯信息技術工程中心有限公司副總裁劉清濤告訴記者:“數字家庭不可能靠單一的產品來實現,它是電腦和電視的互聯互通,在3C融合的趨勢下,就沒有所謂的以誰為中心的定論了。”
他還表示,閃聯去年10月就與廣東省簽下了協議,不僅參與此次廣東數字家庭在內容上的技術標準,并與閃聯的聯盟廠商TCL、創維、康佳等企業一起為廣東數字家庭提供解決方案。
業內人士分析,廣東數字家庭計劃的啟動率先打開了一道面向南粵1000多萬戶潛在數字家庭用戶的大門,如果能有效地在國內起到示范效應,將會復制到全國。而廣東以有線電視網絡為主通道,可以讓廣電力量通過數字電視順理成章地介入IPTV,進一步形成在IPTV的主導地位。
徹底分離網絡與運營
據悉,廣東省主要是通過對數字電視網絡進行雙向改造,實現在同一張有線電視物理網上,建設兩張功能網:DVB數據廣播網絡、基于IP技術的互動網絡。
“將全省有線電視網絡打造成一張完整的‘大網’,產生‘1+1>2’的聚集效應。”陳曉東介紹。
那么,怎么才能保證各省、地、縣的網絡運營商的利益,心甘情愿地參與到整合中來呢?
陳曉東表示:“我們會像電信那樣,徹底把網絡與運營進行分離,與省、地、縣的網絡運營商和終端制造商、內容提供商實行‘高速公路’的合作模式。”
他解釋,這種“高速公路”的合作模式可以很好地從根本上避免各方在利益上的沖突。每一段高速公路的路段(即網絡改造)由各網絡運營商自己投資,而贏利點就是收費站,根據車輛的大小(不同用戶)來進行收費并分成。而數字家庭形成統一標準后,機頂盒可以作為商品在市場上銷售,機頂盒企業可以根據銷售額實現贏利。
業內人士分析,廣東數字家庭計劃剛剛啟動,普及依然是首要問題,而關鍵是為用戶提供各種需求的特色服務。如果廣東數字家庭定位不只是作為政府工程來推廣,真正實行市場化操作,那么,它的發展將會為廣電帶來新的契機。
尚未形成統一模式和標準
記者在采訪松下、e佳家等相關企業的負責人表示,廣東數字家庭目前還沒有形成實際性的模式和標準,但一旦時機成熟也會參與其中。顯然,在廣東數字家庭還處于初步雛形的狀態下,部分廠家也只是在駐足觀望。
如何做到在技術上的統一標準,如何整合上下游企業的相關資源,怎樣找到一個可以讓參與者共贏的運營模式,顯然成為廣東數字家庭得以發展和延伸的“致命”關口。
陳曉東告訴記者,廣東數字家庭前期的投入需要上百億元,政府只能是在公共設施如創建體驗中心上給予投入,但更多的是需要運營企業的加入,而他們的砝碼就是為企業打造一個開放性的平臺,目前的突破口就是通過統一技術、統一網絡來達到標準的統一。
他表示,南海40萬數字電視用戶就擁有3種有條件接收系統(簡稱CA),因此,他們在IP上進行了統一。而中間件技術上目前正在吸納國內主流的中間件企業參與統一標準,從而開發出更好的應用和增值業務。
松下電器研究開發(中國)有限公司AVC開發中心總經理錢曉鋼認為,家庭網絡化對數字電視有很好地推進作用,但中國的有線電視運營商零零碎碎,都處于各自為政的狀態,如果能把中間件規范化,建立統一的標準,數字家庭模式可以迅速實現量產,從而會吸引更多的參與者參與其中。
廣東借數字家庭計劃推動數字電視整體平移
更新時間: 2006-07-01 09:47:02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