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世資訊通過大量調研分析發現,當前從事國產基礎軟件研發的專業人才數量不足一萬人。目前國產基礎軟件產業在以下幾個環節人才缺乏比較顯著。
一、缺少各類國產基礎軟件的核心開發人才
由于從事國產基礎軟件的廠商,整體規模都很小,平均公司研發人員甚至不到100人,這樣規模的企業與國外同類產品廠商差距巨大,而且國產基礎軟件的廠商目前整體盈利能力都很弱,因此無論從個人發展和薪資來看都很難吸引和留下一些的軟件開發人才。
二、企事業單位缺少應用國產基礎軟件的應用型人才
國產基礎軟件的品牌在市場上的聲音都比較弱,有些小有名氣的品牌,在應有時由于缺少維護系統的技術人才而阻礙了系統的推廣,中科紅旗的Linux系統就以一個很好的例子。而相當一部分品牌,絕大多數單位都沒有聽說過,更別說使用了。
三、缺少國產基礎軟件平臺下應用和工具軟件開發人才
現在的國產Linux系統,雖然也可以支持用戶的應用系統,但同微軟系統相比較,由于小型應用軟件和工具軟件非常少,導致該系統使用有諸多的不便,如果想讓該系統真正被用戶所接受,就需要進一步開發完善應用、工具軟件,而對于國產基礎軟件的廠商,由于實力很弱,僅有的開發人才都放在核心系統的研發方面,所以很少有專門從事這種應用、工具軟件開發人才,而且這部分人才大多去從事系統應用型軟件的開發了。
縱觀國內的軟件人才的現狀,軟件隊伍結構十分不合理,中間大、兩頭小,缺少軟件設計開發和管理人才以及熟練的編程人員。據政府部門的統計數據,2005年,全國軟件人才需求55萬,全國高校畢業的軟件類畢業生僅38萬,缺口17萬。而這38萬中,分配到企業、政府、教育等各個環節,終能從事基礎軟件系統研發人才寥寥無幾。
如何才能解決基礎軟件人才匱乏的問題?
分析師徐國鴻給出以下建議:
一、加強國產廠商與高校的合作
企業應該為高校提供比以往更多的機會,讓更多的高校學生來企業實習,另一方面到通過高校以各種方式,如代課、辦講座、培訓班等,讓學生較早的了解和接觸企業的產品。高校方面也要在課程設計、示范學習軟件、職業道德和素質培養方面做更多的引導性工作,營造良好的學習和應用的氛圍,培養大量的適合應用端、基礎軟件端以及其它環節的人才。
二、政府要給予相關的政策來引導人才向國產企業和基礎軟件企業發展
現在很多高校的學生在實習期間,逐漸認識到那些外資、合資的企業和系統應用端的企業,無論從企業規模還是薪酬待遇等多方面更具有吸引力,導致那些的軟件人才都流入這樣的企業,這其實不利于國家整個軟件產業的健康發展,因此政府在制訂相關政策時,可以從環境營造、稅收、就業等多個方面適當的給予政策傾斜。
三、鼓勵更多的學生參與到社區、協會中來
目前隨著世界軟件行業的蓬勃發展,由各種各樣的軟件愛好者組成軟件社區已形成一個發展趨勢,象Linux操作系統就是主要依靠全世界各地的社區在不斷的發展,國內目前這樣的社區從全球角度來看,規模都比較小,作出的貢獻也不大。如果高校能夠在學生大一、大二時,較早的讓他們加入到社區中,讓他們真正去感受那種開發的氛圍,還可以從中學習到各種知識,一旦形成一個大的發展趨勢,必將會對國內軟件產業的發展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