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出席人員的陣容不難判斷:困繞行業(yè)已久的現行廠商關系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而且從雙方出席的人員構成來看,已將誠意表露無疑。黃海部長助理在論壇上承諾,將盡快出臺相應條款,推動廠商盡快走上競合雙贏的軌道。
四巨頭同臺亮相
無論國美、蘇寧、永樂、大中私下有過怎樣的溝通,四家同臺亮相卻是前所未有的。“以前,這四家都是互相拆臺的,像去年國美在南京宣布一級市場布局完成之時,蘇寧與國美兩家的‘爭斗’已是路人皆知。這次同臺真是意想不到。”一位家電廠家的人士在論壇現場如此感慨。那么,此次又為什么能夠同臺?
國美電器董事局主席黃光裕在致詞中說:“我們要看到零售業(yè)目前存在的問題,零售商之間的競爭還處在價格階段的競爭,零售商的經營和管理模式相對同質化,并造成投入上的惡性循環(huán)。”
2006年年初,國美、蘇寧、永樂時,其相應的負責人就已承認,目前家電連鎖企業(yè)之間的競爭除了比拼價格、門店位置、開店數量之外,幾乎沒有其他的競爭模式。
家電連鎖企業(yè)已經意識到,如此短兵相接的低層次比拼已經不能再進一步提升行業(yè)的整體發(fā)展,行業(yè)發(fā)展進入拐點,必須共同商討一種新的思路,這也是四家同臺的原因之一。而另一重要原因則是,他們必須坐下來共同面對不得不解決的廠商矛盾。
在廠商關系上,家電連鎖企業(yè)都是備受質疑的一方。此次四家同臺也表明,家電連鎖企業(yè)意欲借此讓廠商真正的面對面地解決問題。永樂家用電器有限公司總裁陳曉在論壇上表示:“我們和供應商應該共同去面對市場,共同去滿足消費者,肩并肩作戰(zhàn)。”同時他堅信,在成長發(fā)展過程當中,流通業(yè)、制造業(yè)共同創(chuàng)造的現有的商業(yè)模式??中國特色的家電商業(yè)模式,必然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善。
商家向廠家“倒苦水”
與以往兩屆論壇顯著不同的是,此次“倒苦水”的角色換成了商家。面對業(yè)內存在已久的質疑,即家電連鎖通過進場費、通道費等各類費用以及價格手段壓榨廠家利潤,四大連鎖商均在論壇上給予了回應。
國美電器采銷中心總經理李俊濤表示:“社會上現在關于廠家利潤之低是由國美等連鎖企業(yè)造成的這種說法,是非常不正確的。”他還進一步給出了兩組數據加以佐證,,日本家電連鎖企業(yè)和美國家電連鎖企業(yè)的綜合毛利率都是25%至35%,而國美僅僅是12%至13%;第二以彩電為例,合資品牌跟國產品牌光就一個平板彩電就差幾千塊錢甚至上萬元。所以,他認為,利潤之所以如此低關鍵在于廠家沒有創(chuàng)新性產品,而不能將責任歸于商家。
永樂陳曉也表達了同樣的意思,并認為價格的話語權不在零售企業(yè),而始終在制造業(yè),因為商品的零售價格是制造業(yè)制定的,執(zhí)行這些價格的人員是制造業(yè)委派在商場內的銷售人員。
蘇寧電器副總裁孫為民則感慨:“連鎖業(yè)態(tài)是現代流通業(yè)發(fā)展的一個方向,我們做著正確的事情,吃了很多苦,可是卻遭到別人的非議,確實覺得很委屈。”大中電器張大中也表示,廠商雙方一直都在努力地為消費者提供更優(yōu)良的產品,廠商關系不應該是現在的狀況。
在此次論壇上,連鎖代表一再向廠家強調,連鎖本身的成本亦在逐年提高,比如房價,以前在北京租的店100多萬元,現在在北京租一個好店1000多萬元。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會長郭戈平女士也表示,雖然連鎖發(fā)展迅猛,在剛剛發(fā)布連鎖百強統計中,7家家電連鎖企業(yè)銷售額達到將近1400億元,盟店是1500多家,銷售額比去年增長了67%,盟店數比去年增長了58%,但值得注意的是,數量還不夠,并沒有形成整體上控制壟斷市場的局面。對于被廠家質疑為“霸權條款”的進場費,郭戈平認為有其存在的客觀條件。
黃光裕則在此次論壇上明確表示,進場費是家電連鎖企業(yè)利潤的組成部分。無疑是有意將其“合法化”。
雙方共圖強國志
面對四大連鎖巨頭的解釋,與會廠家給予了理解。
康佳候松容表示:“我不認為中國的家電業(yè)不強是因為流通渠道的秩序問題。我覺得這是整個產業(yè)的問題。中國家電本身不強很重要的原因是本身的核心技術。”美的制冷集團副總裁方洪波也認為,與零售商之間的矛盾并不是制約中國成為家電強國的因素,今天歐美、日本、韓國家電強國仍然有博弈,這是客觀存在的,我們不能回避。
博世西門子家用電器集團中國區(qū)銷售總經理吳建科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并且表示,國美在與其合作時,無論是西門子品牌還是博世品牌的產品,均采用商家預付款的方式,他認為這主要是因為產品及品牌的原因。
可以說,本次論壇的“從家電大國到家電強國”這一主題從根本上緩解了廠商雙方的矛盾,并且使其達成共識,只有雙方都強大了,才是提升利潤的根本途徑。正如海爾集團副總裁周云杰所言:“我們更多從自身找原因,解決自身的問題。”
LG電子(中國)有限公司中國地區(qū)LG電子銷售總裁姜泰吉表示,生產廠家要生產具有價格競爭力的產品提供給消費者;而銷售商應該為消費者提供從情感的溝通也好,或者是富有高附加值的產品,廠商之間的作用和功能還是有一些差別的。
國美王俊洲也表示,流通業(yè)應考慮怎么控制交易成本,怎么保證在高速擴張中的質量;而制造業(yè)應考慮怎么能夠提高核心競爭力,怎么提高品牌的含量。
目前獲悉,商務部正在考慮出臺相關標準以規(guī)范廠商關系,比如在賣場收費標準上。家電連鎖業(yè)態(tài)不同于其他產品行業(yè)的連鎖業(yè)態(tài),已經形成了大集團,可以坐下來和大廠家共同商談一些事情,達成一致。各方人士對廠商關系的緩和及規(guī)范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