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奪數字電視和IPTV話語權
3月21日,廣電總局副局長張海濤在2006年廣播電視展主題報告會上透露,年內廣電總局即將出臺數字電視傳輸標準政策,在全國統一實行,而這將對數字電視傳輸、手機電視等領域的標準大戰起決定性的影響。
而來自市場的調查數據也顯示,截止目前,數字電視的用戶已超過450萬,遠遠高于電信系統IPTV的用戶數。但是,行業專家和市場人士卻流露出些許擔憂,認為應盡快出政策解決數字電視和IPTV的對立關系,以免造成兩敗俱傷的結局。
新仇舊怨
張海濤在這次大會上表示,廣電總局的工作將全面圍繞著推進數字電視轉換進行:“廣播電視數字化工作是2006年工作的重點,必須壓倒一切地進行。”而在這其中的一個決定性的工作將是年內出臺地面數字電視標準,包括手機電視在內的移動多媒體也要統一標準、統一格式,不能一個城市一個標準。廣電總局廣播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鄒峰預計,手持式接收終端將是今年數字電視發展的新亮點,“手持設備上加了電視的功能,一定得由廣播電視統一管理。”鄒峰說。
將移動多媒體納入標準范圍毫無疑問是廣電和電信對數字電視和IPTV爭搶的延伸,廣電的行為將遭到電信系統的強烈反擊。而在記者隨后就這個問題采訪信息產業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員,這位官員對廣電將制定手機電視標準的回答竟是“笑話”二字。顯然,把包括手機電視在內的手機娛樂看做是贏利寶典的電信系是決不肯將監管權拱手讓人的。
目前,多種不同“出身”的企業都在進軍手機電視領域,且存在標準之爭:北京廣播電臺和上海文廣旗下的東方明珠都采用的是韓國DMB標準制式,諾基亞、愛立信和高通等則傾向電信運營商推薦的DHV-B等標準。
廣電與電信的“積怨”已久。張海濤年年都要拿廣電與電信的受益做比較,今年的新數字依然不樂觀:2005年,中國的廣播電視行業收入888億元,增長了7.77%,中國的有線電視用戶的ARPU(平均每個用戶每月貢獻的收入)值只有十幾元,相當于電信運營商1/4至1/3.而電信運營商互聯網的寬帶收入也明顯超過有線電視收費的收入,15萬寬帶用戶能帶來的收入超過60萬用戶的有線電視的收入。
多年來廣電在收入上與電信的差距,可謂舊怨;廣電與電信對標準虎視眈眈,可謂新仇。新仇舊怨,廣電、電信戰事再升級。
差異競合主導政策
對于廣電系和電信系關于數字電視和IPTV的“火拼”,行業專家和市場人士表現出了部分擔憂。“目前我們國家出現的這種競爭是一種‘錯位’,競爭應發生在為IPTV提供寬帶接入的各種接入方法之間。”中科院聲學所侯自強教授說:“這種‘錯位’將妨礙IPTV和數字電視的發展。”
易觀國際副總裁張鷹認為,數字電視產業發展的根本問題還是管制思路,而在目前的狀況下,數字電視用戶的發展速度超過IPTV是暫時也是必然,“如果現在國家的監管方式和行業主管部門的分工基本上不做調整,維持現狀的話,數字電視用戶的發展速度肯定會遠遠超過IPTV.”張鷹說。
張鷹認為,數字電視內容必須由國家監管沒錯,但需要與運營分開。所以監管一定要有的,應該統一監管,不論對廣電還是電信都應該統一。但是在商業運營上應該是平等競爭,既然允許大家去運營,廣電在推數字電視,原則上來說管住了內容,電信運營商愿意傳播你所管理的內容,應該讓它傳播。
業內人士建議,IPTV與數字電視在競爭上有錯位價值取向,這樣的競爭將利于數字電視的推廣與發展。“其實IPTV也對數字電視產生了積極作用,假如沒有IPTV的存在,數字電視在2005年很難達到400多萬用戶,廣電也不會大刀闊斧地提出整體平移戰略。”張鷹說。
“兩斗必會兩敗俱傷,這樣的結果誰也不愿看到,即將出臺的標準中某些條文是否涉嫌‘過界’,現在只有等廣電總局和信產部共同的上級主管再次定性和出面協調。”市場人士說。(李健)
手機電視“靚女“嫁與誰 廣電電信競相爭霸權
更新時間: 2006-04-05 19:09:47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