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市場調研公司iSuppli的2005年20大半導體廠商終排名新鮮出爐。從數據來看,雖然2005年對全球半導體產業來說是個軟著陸年,但主要芯片廠商的表現并不弱,的三家廠商增長率均超過了市場平均水平。
據iSuppli的終數據,2005年全球半導體銷售額為2,371億美元,比2004年的2,288億美元增長3.6%。與2004年23.8%的強勁增長相比,上述溫和的增長代表著軟著陸。
的三家半導體供應商分別是英特爾、三星電子和德州儀器,它們的增長率都高于3.6%的市場平均水平,鞏固了在市場中的地位。Broadcom、Hynix、IBM、美光、高通、索尼、意法半導體以及東芝的排名都是穩中有升,而AMD、英飛凌、松下、瑞薩以及夏普這四家公司的排名分別表現出不同程度的下降。
排名前三位不變,各自都有閃光點
在10大半導體廠商中,英特爾的增長率,它在2005年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銷售收入增長13%,從2004年的314億美元增長至355億美元。可以說,英特爾拉大了與其它廠商之間的距離,它的市場份額從2004年的13.8%上升至15%。
iSuppli市場情報業務副總裁Dale Ford表示,英特爾的強勁增長來自于微處理器業務的推動。2005年全球微處理器市場增長了16.1%,而2005年英特爾的微處理器市場份額畢竟已被AMD奪走2.9個百分點。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SIA)曾經分析,2006年,在筆記本電腦的增長驅動下,微處理器市場的增長率還會比PC市場增速更快,而英特爾連續發布眾多系列的雙核處理器引來眾多目光的同時,也會給它在2006年半導體市場的表現帶來更多的增長點。
同時,英特爾在NOR閃存市場的表現好于其它所有對手,盡管2005年該市場下降了15.3%。Ford指出,英特爾的NOR閃存銷售額僅下降0.3%,而其對手則下滑了5.5%至50%左右。
在2005年10大半導體廠商中,三星電子的銷售額增長率為第二高,其銷售額增長9.2%至172億美元,2004年為158億美元。這家南韓電子巨頭持續在存儲器市場具地位,該業務的銷售收入占到三星總收入的84%。而在2005年,三星同樣在核心存儲市場上獲得了綜合的效益。
Ford表示,2005年全球DRAM市場下降6.2%,盡管三星在這部分業務市場持續虧損,但銷售額僅下降了1個百分點。相反,三星在NAND閃存這塊燙手的市場獲得了超過47%的飛躍增長。盡管市場調研公司已指出,NAND閃存市場存在輕微的供過于求現象,但一點不會阻礙這塊市場持續火熱,三星也會從中繼續獲益,在2006年表現出更佳勢頭。
德州儀器在2005年繼續鞏固其在半導體市場中的第三位置。它的銷售額增長了5.1%,從2004年的102億美元上升到107億美元。Ford認為德州儀器在2005年的積極表現主要來自于DSP、微控制器以及邏輯專用標準產品(ASSP)市場。作為全球的邏輯芯片供應商,德州儀器0.6%的增幅與該產業1.5%的平均增幅相比,則略顯得有些遜色。
其它廠商座次重排,fabless挺進20大半導體廠商
在2004年排名中跌出前五位的東芝(Toshiba)和意法半導體此次分獲第四和第五的排名,而英飛凌和瑞薩則由于銷售額分別下降9.6%和8.2%跌出前五名位置。
盡管AMD成功從英特爾手中奪走2.9%的微處理器市場,2005年AMD銷售額卻由2004年的51.08億美元下降到39.17億美元,排名由第11位下降到15位。假想,如果將AMD和Spansion的業績加起來,可獲得59.7億美元的收入,排名則會升至第8。分別獨立的情況下,Spansion在2005年的銷售收入為20.53億美元,排名第24。
總體來看,20大半導體廠商中,僅有4家在2005年獲得了雙位數的增長,包括英特爾、Hynix、IBM微電子和Broadcom,而另有NEC電子和松下這兩家公司表現出雙位數下降的慘狀。
從2005年全球5大IC設計公司來看,Broadcom和高通(Qualcomm)挺進20大半導體廠商座次,而nVidia、ATI也是進入前25名半導體廠商。
來源:電子工程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