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徹底擺脫朝華集團的負面影響,長虹集團將增資長虹朝華,而此次“長虹朝華”易名“長虹佳華”更被認為是長虹朝華與朝華集團揮別的前奏
“長虹增資的具體情況以公告為準。”四川長虹集團企劃部部長兼新聞發言人劉海中謹慎地對《財經時報》表示。
3月21日,長虹朝華公司對外宣布“長虹朝華”更名“長虹佳華”。該通知稱,“為適應公司發展戰略,保證業務持續發展,自2006年3月29日起,原‘四川長虹朝華信息產品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更名為‘四川長虹佳華信息產品有限責任公司’”。
因為朝華集團董事長張良賓、副董事長李眾江被“強制”,而正處于風口浪尖的朝華系再次吸引了各方的目光。
對于本次易名,長虹朝華市場部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負責人向《財經時報》記者表示,是“長虹集團及長虹佳華品牌層面的戰略調整,是集團與公司上下兩個層面共同需要的結果”。該人士稱,4月中旬,長虹集團將全面啟動系列戰略布局規劃、品牌標識更換、產業結構梳理等工作。作為長虹集團的IT支柱企業,長虹朝華此次易名是集團公司3C戰略部署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長虹佳華”的長期戰略發展。
同時該人士進一步透露,長虹集團將對長虹佳華進行增資。而這一點在長虹朝華的易名通知中也得到了體現。該通知稱,“長虹集團在持有公司51%股權的基礎上,計劃增持股權并引進戰略投資者,以協助公司未來更大發展。”
抽身朝華
去年的一場未遂收購事件,讓長虹和朝華的兩年蜜月期走到了盡頭。
2005年5月,虧損2.75億元又身陷重慶連環擔保圈(朝華集團、太極集團、長運股份和長豐通信大量交叉擔保,僅此四家公司擔保總額已超過20億元)的朝華集團被傳欲出售旗下的子公司朝華科技來套現還債。當時被傳出的收購方即為長虹集團,收購平臺就是合資公司——長虹朝華。
“可以確定的是,長虹方面對朝華集團的IT業務非常感興趣;而朝華集團方面也是‘壯士斷腕’,不得已而為之。”有分析者認為,對長虹而言,趙勇上臺以后,將彩電業務以外的部分看得很重,通訊和IT更是重點,所以收購朝華的IT業務一點也不稀奇。
但是令人意外的是,隨后長虹集團與朝華集團分別出來否認了收購一事,劉海中稱,四川長虹已經控股了長虹朝華,沒有必要收購朝華科技。
不過,此后不久朝華集團董事兼總裁的祝劍秋卻從朝華集團抽身而退,雖然繼續擔任長虹朝華總裁,但其已轉身加盟四川長虹并出任長虹集團董事。
這顯然為此次的更名打下了伏筆。
對于熟知朝華集團內情的祝劍秋而言,帶領長虹朝華擺脫因為朝華業績不佳帶來的負面影響是其當時加盟長虹的主要原因。因此,對長虹朝華的改造是遲早的事。一位了解內情的長虹朝華員工稱,此次長虹朝華易名從去年5月就已經開始籌劃。
不過,當記者3月20日聯系祝劍秋,希望得到他對長虹朝華更名一事的解釋時,他的電話一直無人接聽。
同樣令人關注的是:按照長虹朝華的更名通知稱,原本計劃3月29日開始的更名行動,卻提前在3月21日就開始了。有分析者表示,這與朝華集團董事長張良賓出事不無關系。
3月15日朝華集團發布公告稱,“本公司董事長張良賓先生、副董事長李眾江先生因協助公安部門調查,被采取強制措施不能正常履職,均已書面委托本公司董事郝江波先生代為行使董事的一切權利”。
對張被捕的原因,業界流傳有幾個版本,一說是因為涉嫌“5億元的票據詐騙”,另一說法是張良賓的對手四川立信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趙曉輪在對張良賓進行反擊。
無論哪種說法,都認可了張被捕這一事實,這對于正處于風雨飄搖中的朝華集團來講無異于“雪上加霜”。分析者稱,為了盡快擺脫朝華集團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長虹朝華正加速自己從朝華系抽身的速度。
效力長虹
在長虹與朝華集團的糾葛中,長虹朝華已經明白無誤地站在了長虹一邊,并成為長虹集團3C戰略的重要棋子。
去年10月,長虹集團宣布了自己的3C布局。據悉,完成轉型后的長虹產業體系將形成跨越廣電、通信、互聯網的3C產業體系新戰略,為此,長虹將全力打造信息家電、IT、通訊、網絡和內容與服務的5大產業。
劉海中介紹,圍繞3C戰略的實施,長虹先后成立了長虹朝華、長虹信息、國虹通訊、四川虹微及網絡公司等企業,其中祝劍秋、萬明堅、吳盛剛、鄭鵬、楊剛等行業高手先后加入長虹。在3C產業布局上,長虹將提供更多的資金和平臺,讓各個領域的人才“術業有專攻”。
據悉,長虹在3C上的決心給長虹朝華乃至祝劍秋提供了再次翻身的信心,長虹朝華開始迅猛發展自己以擺脫朝華集團危機所造成的陰影。3月初,長虹朝華更是一舉拿下了東芝筆記本電腦的全國總代理,成為東芝在中國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
2005年長虹朝華整體銷售額達到25億元,占長虹集團總銷售額的13%~15%。2006年易名后的長虹朝華預計將完成30~35億元的銷售總額。(032758)
背景資料長虹朝華成立于2004年10月,由長虹集團與朝華集團的子公司上海朝華科技公司投資成立。當時長虹出資1.02億元占有合資公司51%股權為大股東,朝華科技出資7800萬元,占股39%,而祝劍秋代表新設公司管理團隊以現金出資2000萬元,占股權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