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走過的2005年對中國中間件產業而言,是值得紀念的一年。在這一年里,國產中間件開始徹底擺脫被國際廠商攻城掠地、窮追猛打的局面,開始回過頭來,收拾舊山河。正如前不久熱傳的某篇文章所說:中國的中間件產業歷經10多年發展,逐步走出了“風雨飄搖”的困境,開始朝著正確的方向穩健地發展……
首先,我們來看一組CCID發布的“2005-2006年度中間件軟件市場研究年度報告”的數據,這組 “品牌結構”數據將大致反映國內中間件和國際廠商的市場占有和實力對比——由于CCID報告在業界的權威性,這份品牌結構圖表也被稱為中間件行業的“江湖排名”。
2005年中國中間件軟件市場品牌結構
從這張“江湖排名表”我們可以看出:
2、 國產中間件廠商總體市場占有率達到38.8%(東方通科技(TongTech)+金蝶+中關村科技+中創軟件+其它),而2004年這個數據是32.5%,上升了6.3%。
3、 國產中間件廠商整體走強,實現了群體突破,其中中關村科技上升了0.1%,中創軟件上升了0.5%,金蝶上升了0.8%。
CCID的報告準確反映了這種市場變化。從下面這張圖表中我們可以看出,以東方通科技(TongTech)為代表的國產中間件廠商在新興需求(如中小企業、政府、教育)等領域中,市場占有率是非常高的;而在于高端市場,這種“回暖”的變化雖然不很明顯,但也已經有跡象可循。
2005年中國中間件軟件市場品牌結構
|
中小型企業
|
大型企業
|
政府
|
教育
|
合計
|
IBM
|
8.00%
|
76.00%
|
14.00%
|
2.00%
|
100.00%
|
BEA
|
7.00%
|
80.00%
|
10.00%
|
3.00%
|
100.00%
|
東方通科技
|
12.00%
|
64.00%
|
23.00%
|
1.00%
|
100.00%
|
Microsoft
|
8.00%
|
75.00%
|
12.00%
|
5.00%
|
100.00%
|
Oracle
|
11.00%
|
78.00%
|
8.00%
|
3.00%
|
100.00%
|
數據來源:賽迪顧問 2006.02
受到市場份額節節上升的鼓舞,部分中間件廠商開始醞釀在中低端市場實施“替代”計劃,以“價格、服務”為利刃,從國外廠商手里硬生生地搶奪市場。
“替代”計劃的主力產品是消息中間件和交易中間件。這兩類產品也是2005年熱門的“數據整合”需求中用得廣泛的產品。為什么這么說?我們可以分析“整合”的原因:
1、信息孤島,需要整合;
2、部分廠商特別是國外廠商提供的整合類產品都是EAI的成型模塊,適用性差,需要整改。
3、國內的部分集成商采用從下往上的方式堆砌產品,造成客戶成本太高,需要整理。
既然如此,新的“整合”項目就必須大規模采購“消息”、“交易”類中間件完成聯絡和通信,實現系統無縫升級到平臺。
在高端領域,國產中間件廠商也采取了“圍而獵之”的策略。東方通科技(TongTech)、上海普元、中創軟件、金蝶都有自己的高端路線。東方通科技(TongTech)采取的是BOA策略(Business+SOA),注重分享行業經驗,利用熟悉本土行業垂直體系的優勢,借助合作伙伴的力量進行切入;上海普元則堅持“構件化”理念,通過構件化實現成本控制和模塊擴展,方便高端用戶控制性價比。
新的拐點已經來臨
2005年以前,用戶對中間件基本上處于概念接受階段。經過10多年的教育,用戶現在不僅從概念上接受了中間件,也廣泛地在IT系統的建設中將中間件納入其中。
企業應用的發展也促使未來的中間件技術向開放、自治、自適應和高質量服務保證的方向發展。新計算環境,如協同計算環境、移動計算環境、網格計算環境、普適計算環境、SOA,拓展了中間件技術的內涵與外延。”
所以說,盡管國際中間件廠商在“現實業務”節節敗退,但我們仍然得感謝其倡導的SOA策略。正是SOA理念的廣泛傳播,才使得國產軟件廠商能夠在SOA的共識之上, SOA終必然會成為企業的一項IT策略,將企業應用系統中原本各自獨立的功能,加以組織成為能夠互通、且符合標準的業務服務,繼而借助這些服務單元之快速組裝、重復利用,終迅速滿足業務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