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06年已經兩個月的時間了,但關于2005年3C市場的回顧,以及對2006年遠景的展望,仍然是各大媒體津津樂道的焦點。我們今天談論的話題,不是“平民化”的手機在2006年將具備哪些新的功能,也不是“高貴的”液晶電視能夠做到多大尺寸,而是關注在新的一年里,3C各行業中的主流企業,將發生怎樣的轉型。
企業跟著利潤轉,利潤跟著市場轉,這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必須遵循的游戲規則。2006年的次重大轉型,發生在索尼身上。1月中旬,索尼公司正式對外宣布,并購柯美單反DC業務。對于一直在消費類數碼產品領域稱王稱霸的索尼而言,進軍單反DC領域,無疑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而放眼整個3C業界,在剛剛開始的2006年里,轉型的企業還有很多,而且模式各有不同———業務重心轉移;服務內容增值;裁撤部門、員工;高層人員調動等等……相對于單一產品的更新換代,企業整體的轉型顯得更加沉重,成敗與否,還有待市場來見證。
柯達換標
也許在外界看來,曾經的“膠卷巨人”如今已是“廉頗老矣”。
當數碼影像的大潮席00全球市場時,柯達迎來了歷史上艱難的時光。CEO的寶座上請來彭安東這尊“佛”,卻沒能阻止柯達利潤下滑的腳步。去年季度,柯達虧損1.42億美元。截至2005年第三財季,盡管柯達的數字業務銷售額同比增長了47%,躍升至18.9億美元,但其傳統膠卷業務大幅下跌20%,銷售額僅為16.6億美元,造成整個公司利潤同比大幅度下滑,凈虧損比季度增長了七倍以上,達到10.3億美元,合每股虧損3.58美元。
新年伊始,柯達發布了新的企業標識。在別人看來,新標識無非是把柯達這個名稱從傳統的“黃盒子”中取出,去掉了從1971年沿用至今的黃色方框和“K”圖形。但對于柯達而言,此舉也許意義深遠———去掉了一個“黃盒子”,表明了柯達沖出傳統影像市場、沖出低迷業績這兩個“盒子”的豪情與壯志。在換標時,柯達也明確表態:新標識體現了柯達向多元化品牌形象轉變的發展。
2006年1月,柯達公司對外宣布,將獨立運營消費數碼和消費膠卷系統,因為這兩種業務具有不同的供應鏈和零售合作者。在投資者見面會上,柯達的新CEO彭安東稱,柯達克服了數碼業務增長面臨的挑戰,并基本上步入正軌,他預測,在2008年,公司的總收入會達到170-180億美元。
不過,投資者并不領情,大家對柯達目前的表現普遍感到失望,GramercyCapitalManagement公司的主席JoanLappin稱:“提前兩年就進行預測,似乎有點不切實際。要知道,目前的柯達正處在轉型的艱難時期,人們對柯達的表現都很不滿。”CrossResearch機構的分析師ShannonCross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隨著醫生由打印X光圖像向屏幕閱讀轉型,柯達的數碼醫療產品仍將面臨巨大的壓力。”
外界的反應讓我們看到,曾經無限風光的柯達如今是怎樣的一種悲涼!
富士裁員
2006年2月,富士公司對外宣布,將在全球范圍裁員5000人。
有數據顯示,富士彩色膠卷的全球年銷售收入下降了20%以上,公司的預期是下降10%。富士膠卷預計在截止到3月的財年里,凈利潤為200億日元(1.7億美元),原來的預測是8.5億美元。富士第三財季的凈利潤為271億日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0.4%,運營利潤為416.5億日元,下降了4.4%,收入為6817億日元,增長了6.5%。
富士的大規模裁員,是在柯美宣布停止生產所有相機和膠卷業務,尼康表示將停產幾乎所有膠卷相機業務之后不久,做出的決定。面對嚴重虧損的膠卷和傳統相機業務,富士公司決定將在今年九月以前,在日本裁員1000人,在海外裁員4000人,裁員總人數占到了員工總數的三分之一。富士膠卷首席執行官ShigetakaKomori表示,成像解決方案部門所處環境的變化速度,快于預期。在環境巨變的過程中,富士將加快結構性改革的速度,同時,還將把數碼相機制造業務轉移到中國以應對激烈的競爭。
而就在2006年1月,富士膠片株式會社全球總裁兼CEO古森重隆,參加蘇州富士膠片映像機器有限公司10周年慶典時宣布,富士蘇州即將取代日本的仙臺工廠,成為富士全球大數碼相機生產基地,預計2006年年產400萬臺以上。同時,古森重隆還表示,新投資人民幣4億元將有效推動富士的數碼轉型步伐。
盛大高層離職
2006年1月中旬,記者發現,在各大網站的論壇上紛紛傳出了盛大北京瘋狂裁員,盛大內部動蕩,高層離職的消息。
更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對媒體反應迅速敏感的盛大,卻并沒有在時間站出來辟謠。有關的證實,也都是在媒體的追問后,才做出官方的說法。如此舉動,使得人們對于傳言的可信度又增加了幾分。
對于此次變動,盛大官方的說法是,北京分公司目前出現的變化,只是因為盛大在對自己現有的業務和組織結構進行重新規劃,而由此產生的人員變化也屬于正常情況。按照公司的調整計劃,北京分公司原來負責的業務,將全面轉移到上海集中辦公,以便于公司內部溝通渠道的暢通和提高辦公效率。公司對北京分公司每一位愿意和公司一起搬到上海的員工,都保持歡迎態度。
但對于盛大的說法,其北京分公司的員工卻發出了一些不同的聲音。一些離職的員工表示,大多數人都是直接被裁的,只有以前參與EZ音樂部分的人,才被詢問是否愿意去盛大(上海)的。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幾乎在同一時間,先后傳來盛大北京分公司總經理錢中華和盛大SDO副總裁、市場部總監金鵬離職的消息。對于錢中華的辭職,盛大給出的原因是其身體不適,金鵬則是“謀求個人發展”。雖然錢中華近期并沒有露面,有關他的消息也并不是很多,不過對于剛剛還在上周率隊召開媒體見面會的金鵬的離職,卻引起了業內人士更多的關注。
很多業內人士都表示,金鵬的離職應該不會是其主動提出的。因為久居深山的金鵬,在上周還興師北京,推出了由其制定的盛大06年市場推廣計劃,并信誓旦旦地表示,今年要按照新的方式洗牌原有的推廣規則。自己要做一個“惟利是圖的壞人”,“做一個鷹派的掌門”。可是不過三天,金鵬就離開了盛大,這顯然有悖于常理。而且從見面會金鵬信誓旦旦的樣子,人們也沒有理由相信他會選擇辭職。
對于金鵬的“辭職”,業內不少人都認為,金鵬成為了盛大轉行市場的只替罪羊。作為轉型的首批產物,pod目前的出貨量雖然不少,但是更多的是集中在經銷商的手中,真正拿到消費者手中的pod并不多。從經銷商和消費者的反饋看,問題并不在金鵬,但是對于轉型中的盛大而言,這樣的不利是不能看到的。所以一定要找到一個人來承擔責任。作為市場總監,金鵬確是一個人選。
尼康關閉部分傳統相機生產線
近日,尼康公司對外宣布,將停止大部分傳統產品的生產,除F6和FM10型號相機及一批AI系列手動鏡頭還將繼續生產外,今后將把業務專注于生產數碼相機業務。此次尼康轉型是繼前段日子富士、柯達專攻數碼產品后,又一巨頭調整戰略。
據記者了解,轉型后尼康除了繼續生產的F6,和手動單反入門機FM10外,所有的膠卷單反機,30多款手動尼克爾鏡頭都已停產。同時,大幅面相機用鏡頭、放大鏡頭等也全面停止生產。尼康方面表示,這些相機和鏡頭的現有庫存已經銷售完畢,以后將不再生產銷售。
傳統相機業務每況愈下,已進入遲暮之年。據日本照相與成像產品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11月份日本膠片相機的銷量為45.7819萬部,遠遠低于數碼相機772萬部的銷量。而在英國地區,傳統的膠片相機業務銷量僅占尼康總銷售量不足1%。向數碼事業轉型無疑將有助尼康“在日益增長的市場競爭”中鞏固位置。尼康方面也表示,由于膠片相機市場日益萎縮,數碼相機在全球市場的熱銷,尼康不得不將大量資源轉向數碼相機市場。
其實早在2003年間,尼康退出傳統膠片業務的傳聞已經甚囂塵上,不過當時尼康方面迅速否定了這一傳聞,并稱為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要仍將生產傳統相機。如今,個別數碼相機價格甚至降到千元以下,對于傳統相機而言,打破價格瓶頸后的數碼相機無疑將對其產生致命沖擊。消費者更需要的,將是簡單易用的數碼相機而非傳統相機。
跟著利潤轉 索尼等3C市場主流企業紛紛轉型
更新時間: 2006-02-21 10:58:49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2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