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轉向高端產品生產 中國汽車零部件挑戰美歐日
日前,國外媒體報道指出,中國汽車零部件工業已擺脫前幾年‘價高質低’的困擾,正在迅速崛起。這一行業的崛起正是中國在把制造業資源轉向更高端產品生產的例證,將在全球范圍內給一系列行業帶來更大的競爭壓力。
西方巨頭拋下數十億大單
文章稱,前幾年汽車商要找好的零部件,根本不會想到中國,那時中國產汽車零部件飽受質量不可靠的困擾,而且,與美國和德國產的配件相比價錢更高。有人當時甚至斷言,制造上乘的零部件所需的精密工藝是經驗不足的中國企業和他們的低成本勞動力所無法掌握的。
然而,中國去年的汽車部件出口超過了進口。中國國產零部件的質量取得了長足進步,以至于大眾汽車、戴姆勒-克萊斯勒等西方汽車巨頭紛紛表示,今后幾年將從中國采購數十億美元的剎車、油泵、車輪、轉向系統等零部件。
這些成果表明,中國人正在向制造業的高端產品領域不斷邁進,由此也給美國、歐洲和日本的競爭對手帶來了新的挑戰。
中國正成為第三大汽車國
文章指出,在家具、紡織品等簡單消費品領域站穩腳跟后,中國迅即在國際市場擴大戰果,又在電子消費品產業鏈上的勞動密集型領域如電腦組裝中取得了主導地位。中國仍不斷把觸角伸向更廣闊的領域,如中國的機械及運輸設備生產呈現出快速增長的勢頭,去年這類產品的出口總額達到3520億美元,比2000年時擴大了3倍。
與此同時,汽車產量也增長了近2倍。中國正在朝著取代德國、成為全球第三大汽車生產國的方向穩步邁進。隨著數以百萬計的中國人擁有了自己的輛車,以汽車銷量而論,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汽車市場。隨著收入的提高以及汽車價格的下滑,還會有數百萬中國人也能開上自己的輛汽車。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亞太區域局局長哈菲茨.帕沙表示,現在從電信設備到紡織品,各個領域中都可以看到中國人的身影。
逐步走出傳統行業
近年來,中國制造企業越來越多地面臨工資上漲、能源和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的困擾。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的學者呂鐵稱,在工廠聚集的沿海開放城市,土地和勞動力成本已不如過去低廉,資源也不像過去那樣充足。他說,這些地區的狀況已經接近中等收入國家,它們的比較優勢正在發生轉變。
正由于生產成本上升,沿海企業開始尋求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對低成本勞動力的依賴,逐步從紡織和玩具等傳統出口行業解脫出來,進入汽車零部件等高附加值產品領域,這也是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
海外技術提高產品質量
另外,國際汽車零部件生產商紛紛在中國投巨資設廠,強化產品質量標準。外資及海外技術的涌入,使得中國產汽車零部件以及其他很多產品的質量大為改善。
在競爭壓力下,萬象集團等中國本土汽車零部件企業也在研發方面不斷開拓創新。為了獲取更多客戶和更好的技術,萬象集團已收購了多家美國企業。萬象集團銷售額近幾年年均增長26%,去年達到人民幣252億元。
一些西方企業也從中獲益匪淺,美國密爾沃基的高端設備及軟件生產商羅克韋爾自動化公司稱,2003年以來其中國業務實現了年均30%以上的增幅。一位美國大型企業總裁說:‘人們對中國存在著誤解’,雖然中國仍有大量的勞動密集型生產,但中國企業正努力提高全球競爭力,而單靠低廉的勞動力是難以做到這一點的。
海外企業帶來的高質量生產標準以及本地零部件制造商的國際化,使一些較小企業也在技術上登上了新臺階。總部設在沿海城市寧波的華翔集團,從一家生產醫用藥瓶的小企業一躍發展為汽車塑料零部件生產商,該公司一直是大眾汽車中國業務的供應商,今年5月在大眾汽車總部沃爾夫斯堡設立了辦事處。華翔集團去年收入總額為人民幣225萬元,其中有20%的收入來自出口。
中國很多生產商已經成了大型汽車制造商的一線和二線供應商,它們的產品正在打入高端市場,北京的汽車零部件生產商的首席執行長杰克?潘考夫斯基稱:‘人們總認為,你不能在中國生產更便宜的零部件,他們還說,中國永遠不能成為龐大的汽車市場。’他說:‘傳統觀念認為中國只會照搬,不懂得創新。但現在這些理論已經不攻自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