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美宣布與永樂合并當晚,有關百思買的各項動作開始浮出水面,并引起業內人士的強烈關注。有內部人士向《中國電子報》記者透露,坊間流傳的百思買與山東三聯之合作確有此事,雙方正在密切商洽中,而且北京大中電器亦向百思買表達了合作意向。
與此同時,國美老對手蘇寧近日也是動作頻頻,"遷都上海"、獲得8億元貸款等,都對新國美形成了競爭壓力。 百思買加速整合
國美宣布并購永樂之后,一個的焦點便是:國美的銷售規模將達到每年700億元以上,兩者的門店數量則將達到800家左右。兩者的合并締造了一個中國家電連鎖航母。
自此,中國家電連鎖業態形成了“三大寡頭”,其一便是當下的國美,其二就是在2005年商務部的家電連鎖排名中位列第二、中國內地上市的蘇寧,在國美、永樂合并之后,蘇寧的規模已被拉下頗大差距,國美電器在7月25日發布與永樂合并的當晚,曾自豪地說,新國美的門店總數已是排在第二位的競爭對手的2倍。其三是百思買,這個在中國市場尚未有一家門店的美國家電連鎖企業,因其在美國及全球每年300億美元的銷售額而頗受關注。
首先需要一提的便是百思買,其對于國美的壓力。近兩年來,百思買在中國按部就班的行程,正在使其影響力一步步向中國家電連鎖滲透。在國美并購永樂的同時,甚至傳出了百思買將與山東三聯即將展開合并的消息。目前這一消息已經得到確認,同時還透露出:曾與永樂有著合并協議、目前處境尷尬的北京大中電器,也向百思買表達出了合作意向。如果這三者聯合起來,再加上百思買5月份收購成功的五星電器,那么中國家電連鎖業態將真正呈現“百思買系”與“國美系”的“雙寡頭”局面。而且十分明顯的是,國美系的誕生必將促使百思買加快中國步伐。
百思買還具備中國家電連鎖業態極為欠缺的優勢:一是其全球資源優勢,二是其國際化的先進管理模式。從百思買的官方網站可以看出,百思買在為消費者搭建人性化的采購平臺,使消費者和制造廠家之間的通道變得更為順暢。僅這一點便與國內家電連鎖企業形成了較大的反差。 難改連鎖同質競爭
中國電子商會副會長王寧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亦強調了家電連鎖業態競爭模式的局限性,他表示:“國美與永樂的合并為中國家電連鎖業態制造了一個‘大鱷’,這對應對外來競爭壓力無疑是件好事,但不能只停留在規模擴張的喜悅上,還應將目光投向管理模式和競爭模式上。”王寧認為,國美與永樂的合并不會對連鎖業態的管理起到提升的作用,有可能還會讓管理更加復雜化。
關于中國家電連鎖業態的同質化競爭問題則已是眾人皆知的事情。從上半年的整體運作來看,中國家電連鎖企業不僅沒有改變這一狀態,反而以永樂電器的不堪重負宣告被收購而告終。原永樂電器董事長陳曉在與國美合并的當晚,公開表示,永樂2006年上半年的業績對比去年同期是下降的。
可以說,永樂的被收購再次暴露了中國家電連鎖業態激烈的同質化競爭態勢,但頗為遺憾的是,即便是國美收購了永樂,也依然沒有看到這種狀態有可能被改變的趨勢。因為即將出任國美、永樂合并公司執行總裁的陳曉仍然表示,低價策略和服務策略是我們家電零售行業的兩個基本的策略,未來這個工具還會繼續下去。
國美電器董事長黃光裕表達得更為直白:“我想價格戰的問題,肯定是要打下去的,這是我們企業的一個宗旨,給消費者提供性價比更強的產品,這是必然的。”
為此,當國美、永樂完成并購之時,人們想得更多的是,如此大規模的連鎖將再次對上游制造廠家造成擠壓,甚至讓業界有了是否會造成業態壟斷的擔憂。據相關機構的分析,目前國美、蘇寧等中國家電連鎖企業的主要贏利模式,都是通過向制造商收取傭金與費用來獲取利潤,這與百思買等國外家電連鎖企業存在著較大的不同。
作為全球的電器零售商,百思買的經營模式能給制造商足夠的利潤空間。它參與到企業研發、設計等上游環節,推測出哪一款產品暢銷,留給廠家20%的利潤,再買斷這款產品的銷售權。
王寧表示,今年是商業領域對外資全面開放的年,在接下來的1年至2年內必將有更多的外資家電連鎖進入,日本的小島電器和山田電器都已經來中國考察,到那時,中國家電連鎖企業將面臨的對手是世界性的,"現在國美合并永樂后的規模又算什么?不僅將無法應對其全球性的規模比拚,在管理水平上更加不具抗衡能力。"
正如家樂福、沃爾瑪等外資連鎖超市進入之后中國連鎖超市一度陷入泥潭之中而不能自拔,如今的中國家電連鎖業態若不改變競爭狀況,就有可能重蹈超市之覆轍。 競爭對手乘亂翻盤?
"新寡頭"國美不僅要注意外資連鎖逐漸形成的中國勢力,同時還要面對自身與永樂的文化融合。一個很顯然的事實,國美是典型的"京派"作風,而永樂是典型的"滬派"。"京""滬"文化理念本不同,雙方是互補還是略有改變以求契合?無論怎樣都需要一段磨合的過程。僅就整合方案的落實都需要一段時間。
近日還有消息透露,國美、永樂的合并可能還有變數,因為國美并購永樂的交易條款中有約定:如果永樂電器截至今年6月30日的凈資產低于人民幣22.5億元(2005年12月底時永樂凈資產為23億元),那么國美可以放棄收購。
可以肯定的是,國美、永樂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將陷入"忙"、"亂"狀態,那么這將給本土競爭對手以喘息、還手之機。蘇寧副總裁孫衛民就已經公開表示,"蘇寧少了一個競爭對手。"因為黃光裕已經表示,未來將對雙方門店進行整理,不排除關閉掉經營不好的門店。如此,蘇寧面對的競爭對手門店數量確實將會減少,同時競爭主體也由兩家變成了一家。
另外從《中國電子報》記者的觀察來看,蘇寧正平穩、有序地發展著。作為國內上市的蘇寧電器,蘇寧股權分置改革方案經公司股東大會高票通過,流通股股東參與率、流通股股東贊成值創下當時試點企業雙高,蘇寧進入全流通時代。
由于獲得一大批戰略投資者的認可,并先后獲得近16億元融資,蘇寧迅速加快了連鎖網絡的擴張、信息系統的現代化、物流服務平臺的建設。就在國美、永樂宣布合作后的第三天,蘇寧又宣布獲得了國家開發銀行8億元的首期貸款。業內人士認為,蘇寧有可能借國美整合期間提升自己的管理模式和競爭模式。
除了蘇寧的快速增長之外,國美、永樂的合并將促使業內新的并購行為。王寧表示:"下一步各路諸侯都將起來,尤其是一些各區域的小企業(比如武漢工貿等)會聯合起來。"《中國電子報》駐上海記者也獲悉,上海百貨業將會卷土重來,重新進軍家電業。可以看出,這些逐漸形成的勢力,都將給新國美以壓力。
國美現在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從大到強。在新國美漫長的融合期內,是否還有能力騰出手來應付競爭對手?近日來蘇寧積極的市場運作態度,似乎是在挑戰國美的耐性。
百思買蘇寧欲乘亂翻盤國美壓力重重
更新時間: 2006-08-07 13:07:54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