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近日江蘇一科研愛好者發明了一種“人體芯片”,又稱“忠貞芯片”,據說安裝在夫妻雙方的身上,一旦誰發生了越軌行為,另一方可以通過相應的儀器感知。這一“發明創造”立即引來爭議無數。科學道德觀的失貞
對于出軌這個道德層次的問題,用科學技術來規范,是否妥當,又是否實際?自欺欺人地想讓生活“一塵不染”,總是更容易導致社會、家庭穩定生態的失衡。隨著一系列科學技術或知識所引發的后遺癥出現,科學研究的道德因素逐漸凸顯出來。科學道德觀的回歸不僅在專門的科研機構欠缺,在民間科研愛好者身上也欠缺。“忠貞芯片”表面上是維護道德,實際上卻在科學道德一環先就“失貞”了。陳光豪(福建記者)情感世界的悲哀
鎖得了身體,鎖不了心,感情出了問題,保證身體完好無損得來的“忠貞”又有何用?缺乏彼此基本的信任,僅僅依賴工具約束對方,這樣的選擇是愚蠢的。“忠貞芯片”本身應該是科學的產物,但其意欲發揮的作用卻是沉渣泛起,是封建腐朽作怪出來的一個玩物。當一對戀人或夫妻真的安裝的第,也就意味著他們已經失去了感情的忠貞,收獲的只能是機械式的對等,這難道不是情感世界的悲哀嗎?周稀銀(江蘇職員)誰對有害發明說“不”
搞發明創造應該是值得鼓勵的事情,但不是所有的發明創造都應該給予掌聲的。因為有些發明創造的本身就應該是有害于社會的,是不應該在這方面去搞什么發明創造的。而這個所謂的“忠貞芯片”,即便不是徹底有害于社會的,至少也是弊大于利吧?但誰來對這些有害社會的發明說不?裴嬌健(黑龍江職員)道德危機下的不道德妄想
在具有極大社會認同度的道德危機下,這位異想天開的發明者便產生了可悲又可憎的“不道德妄想”———試圖利用這種社會道德危機來作為自身利益動機實現的“載體和跳板”。炒作公共的道德擔憂是一種近乎無恥的不道德行為,利益的誘惑使之喪失了基本的理性,表現得異常自大和狂悖。面對如此“趁火打劫”式的不道德妄想,我們要做的就是,看其在“幻覺”消失后如何灰溜溜收場。陳一舟(山東干部)忠貞危機不是科技命題
社會必須通過司法設計和道德建設才有可能限度地解決婚姻家庭問題。一切問題科技式解答既機械也荒唐,只會將命題不斷轉化,成為一個面目全非的技術問題,回避了造成種種家庭婚姻關系變遷的社會的原因、人的原因。這種思維匪夷所思的結果是,一個社會問題橫亙在一邊喘著氣舔著傷口,無人問津,而一個與之相伴的產業卻火了起來,這樣的事情我們這些年見到的還少嗎?(山西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