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協近日聯合全國10家城市消協組織發布對12個型號的節能型家用空調進行的比較試驗結果。按照實際檢測能效比,12個樣本空調器的能效等級實測結果均與標稱等級相符,但有9種空調存在問題,這9種空調的能效比實測值低于標稱值,包括格力、科龍、志高、春蘭、格蘭仕、LG、松下、TCL。記者今天調查發現,在濟南各大家電賣場,上述9個空調品牌在市場上均有銷售。業內人士建議消費者,選購空調應注重其性價比,而不是能效比。
《能源效率標識管理辦法》于2005年3月1日正式實施一年多以來,正在日益成為消費者選購空調的重要參考條件之一,但是不少消費者對能效比的數字含義并不了解,有的雖然知道不同等級代表能耗的高低,但走入了選擇高能效產品就等于省錢的誤區。此次幾大市場主流品牌都被曝光,使得眾多消費者一時無所適從。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自從能效新政執行以后,濟南市場上銷售的所有空調都貼上了能效比的標識。據家電專家介紹,能效比是對于定頻空調來說的,目前中國市場上大多數節能空調所標稱的高能效比,只是一個初始數值,在至少長達8年的空調壽命周期中,能效比衰減嚴重,這些空調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長效節能”,消費者也不必攀比數字概念。能效比越高并非越省錢。空調的能效比越高就越省電,但對家庭來說不一定會達到省錢的目的。這是因為高能效比空調的成本太高,目前情況下,消費者若想享受到市場上的高能效比空調,則需要掏更多的錢。從記者在市場走訪的情況看,大一匹、能效比范圍在3.4-3.8之間的高能效空調,比同品牌的普通空調一般要貴至少1000元,按照12年的壽命計算,高能效比空調終生省下的電費難以抵消其本身的購買差價。一般情況下,很多消費者一年中只有1到2個月的時間使用空調,而且每天頂多用7到8個小時,這樣計算,購買高能效比空調顯得很不劃算了。
業內人士建議,消費者選購空調要根據實際情況,不必一味地選擇高能效比空調,買空調關鍵要看性能價格比,任何時候需要關注的是空調的性能價格比,也就是質量穩定性,功能的先進性以及購買價格的經濟性與運行的經濟性。總而言之,花少的錢買適合自己的空調是消費者選擇空調的硬道理。
專家:空調應重其性價比而非能效比
更新時間: 2006-07-21 16:28:06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