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鵬
過去一周,諾基亞和天時達的“外觀侵權”官司在手機業內鬧得沸沸揚揚。昨日,事件的當事人——天時達集團副總裁吳裕揭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其明確表示天時達的產品沒有侵權,并稱有信心贏得官司。顯然,事情演進到如今的地步,的結論只能由法院來裁定。
但是整個事件背后,有幾個疑點值得思量。國產手機“拿來主義”盛行,這可謂有目共睹,但這種現象由來已久,為何諾基亞直到現在才“突然”發難呢?如果此次諾基亞起訴成功,會否在業內掀起一波洋品牌用法律武器反擊國產手機“克隆”行為的高潮呢?
借鑒VS侵權:雙方各執一端
“我們的A317外觀設計的確借鑒了諾基亞7260,但還是有很多地方不一樣,有很多外觀設計都是獨創的。”吳裕揭這樣對記者解釋。然而,在諾基亞的起訴書中,吳裕揭口中的“借鑒”則被明確定義為了“侵權”。諾基亞方面稱,天時達的A317型號的手機未經諾基亞授權使用了其7260所擁有的3項外觀專利(專利號分別為ZL200530004711.8、ZL200530004712.2、ZL200530004713.7),諾基亞請求法院判令被告停止侵權行為,賠償50萬元。
到底這種“相似”是借鑒還是侵權呢?由于官司還在受理階段,我們無法定論。但是根據記者咨詢法律界人士獲得的信息,兩件產品在外觀設計方面只要存在“六點以上的不同之處”,就很難構成侵權。吳裕揭稱:“我們的產品至少有十五、六處外觀設計和諾基亞的產品不同,這怎么能夠說是侵權呢?”也正是因此,天時達對贏得官司頗具信心。
要想擺脫“專利大棒”必須創新
既然在是否侵權問題上還存在很大爭議,為何諾基亞卻要執意走上法庭呢?對此,賽迪顧問蔣利峰表示,國際品牌的目的在于防止外觀設計被更多地抄襲,在中國市場上根據中國法律對自身的知識產權進行保護無可厚非。“如今國產手機外觀抄襲成風,早晚會有被洋品牌告上法庭的。”摩托羅拉市場部的一位人士更是這樣斷言。
但國產手機方面則持有不同看法,深圳一家“手機新軍”的高層人士就表示,今年一季度,國產手機的形式明顯好轉。而洋品牌方面,則出現主流市場增長放緩的勢頭,其市場重點也逐漸轉向了亞太地區。如果國產手機對亞太地區的出口不斷放量的話,其整體發展可能受到影響。在這種局面下,“洋品牌自然會利用專利問題來打壓國產廠商。”上述人士這樣表示。
對于“打壓”的猜測,諾基亞方面并沒有作出任何回應。但從諾基亞起訴材料中僅要求天時達停售侵權手機型號并賠償50萬元的條件來看,“打壓”的味道并不濃厚。其實無論是否存在“打壓”,一個事實我們必須承認,目前國產手機在外觀上“模仿”洋品牌的風氣的確濃厚。而靠模仿和借鑒是無法讓國產手機走出一條自主發展之路的,要想擺脫洋品牌“專利大棒”的威脅,國產手機就必須堅決地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