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TCL“鉆石”手機為代表的設計理念曾助國產手機風光無限,但國產手機在外觀設計上的優勢已經被國際巨頭所蠶食。國家知識產權局數據顯示,2000年初國產手機品牌主導外觀設計高潮在減退。繼今年年初三星欲訴訟臺灣和內地多家手機企業侵權后,手機霸主諾基亞又將幾家內地廠商告上了法庭——
諾基亞“忍無可忍”
記者從諾基亞中國獲悉,諾基亞已于日前在北京對兩家公司提出民事訴訟,兩家被告分別是深圳天時達移動通訊工業發展有限公司與松迅達中科電子(深圳)有限公司。這兩家公司所制造和銷售的手機涉嫌抄襲諾基亞7260型手機所獲得專利與法律保護的工業設計。此外,諾基亞將該抄襲手機的經銷商北京通萬寶商貿有限公司安外大街第二分公司與北京鑫通萬寶商貿有限公司列為聯合被告。
此訴訟中,諾基亞要求法院判令被告停止制造和銷售侵犯諾基亞設計專利權的手機并支付賠償金,這是此類訴訟通常采取的賠償方式。據透露,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已于6月12日接受諾基亞提交的訴訟材料,被告手機廠商和經銷商將受到怎樣的懲罰,還要視法院的裁決而定。
國外手機屢遭“克隆”
實際上,國內廠商“克隆”國外手機設計方案的事件并非發生,而屢遭侵權也使得國外廠商終選擇借助法律的手段。早在今年年初,三星電子就在中國內地、香港和臺灣地區,對與三星D508、E708和E720設計相似的手機展開大規模調查。三星中國相關人士當時對記者表示,國內市場上銷售的部分手機在外觀設計上和三星手機的確很相似,但三星一直沒有對此采取任何行動。
隨后的消息顯示,三星公司將涉嫌侵權的公司分成三類進行處理。由于臺灣大同和聲寶與三星一直有緊密的商業合作關系,三星會對它們發出警告信。對一些手機的批發和零售商,三星公司可能要求它們在報紙上登道歉公告。對于一些侵犯三星公司手機構造設計專利的手機生產企業,三星則將提起正式起訴,要求它們賠償經濟損失和罰款。針對臺灣地區的公司,三星公司將委托臺灣本土的律師向臺灣相關知識產權管理機構遞交訴訟。
在得知將被三星起訴后,臺灣廠商選擇將責任推向內地OEM生產商“天時達”。但在隨后發表的聲明中,天時達的表態截然相反,相關人士指出,公司與臺灣品牌商大同之間并無任何合作關系,所以是否侵權與天時達毫無關聯。
打壓國產手機增長勢頭?
賽迪顧問師蔣利峰指出,國際品牌的目的在于防止外觀設計被抄襲,在中國市場利用自己的知識產權名正言順地打假。另據業內人士分析,雖然國產手機季度有7家贏利,而且這7家手機廠商的出口均大幅增長,但國產手機一旦出口量達到1000萬部,國外品牌則可能會舉起專利這一殺手锏打壓國產手機的增長勢頭,所以國外廠商選擇在此時選擇“打假”。
“這種模仿國際品牌外觀的事情,并不僅僅出現在手機行業。”中復電訊經營管理部總經理陳紅宇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模仿在國產手機的發展過程中是必然的事情,這種“走捷徑”的做法終將制約國產手機的發展,但海爾、聯想和夏新等國內廠商一向注重自主研發,所以他們并不會受到這方面的影響。陳紅宇同時指出,由于索賠金額只有50萬元,所以諾基亞此次訴訟只是為了保護正當權益,并不是為了抑制國產手機的增長勢頭,而諾基亞的真正對手,依舊是摩托羅拉、三星、索愛等國際巨頭。另據透露,此次侵權的“主角”天時達A317并未在中復進行銷售。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業人士告訴記者,在國內手機市場中存在著許多商業模式,“克隆”也是其中一種。“克隆”的對象并非僅限于洋品牌,國內知名廠商也同樣是受害者,所以這種做法也為他們所不齒,而在此之前,部分國內廠商已經呼吁保護知識產權,但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當被問及訴訟是否會影響國產手機的反彈勢頭時,這位行業人士表示:“盈利和訴訟是兩回事,而且國產手機的盈利并不是靠天時達這些廠商來實現的。”
洋品牌抵制“克隆” 國產手機遭遇外設瓶頸
更新時間: 2006-07-07 09:14:22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