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美電器把庫存的200多萬套空調全部推向市場降價銷售,降價幅度在15%至20%之間。與此同時,海信、科龍、松下、春蘭四大空調生產商火線“反戰”,宣布退出“漲價聯盟”,南京市場空調銷售維持原價不變。這意味著通過聯手壟斷市場的“空調漲價聯盟”基本瓦解。
5月份以來,南京出現了罕見的空調銷售熱,蘇寧、五星兩大電器賣場當月賣出的空調是去年同期的220%。多年未見的空調搶購潮何以再現?主要是因為近10家生產商結成“空調漲價聯盟”,他們以生產原材料銅價上漲過快為由,多次給全國各大城市電器賣場電傳通知,上調空調零售價。而南京蘇寧、五星等電器經銷商并不買賬,反而結成“反漲價聯盟”進行對抗,依托庫存的數百萬臺空調繼續平價銷售,構筑反漲價的“防線”。如今,國美又殺入空調降價陣營,與“漲價聯盟”抗爭,可見,“空調漲價聯盟”今夏難成氣候。
“空調漲價聯盟”尚未上陣就偃旗息鼓,意味著在市場公平競爭條件下,靠漲價維護行業利益是行不通的。銅價上漲是空調漲價的主要理由,但原材料漲價并沒有超過廠家的承受能力,生產空調還是有利可賺的。更主要的是,近幾年空調產能大量過剩,僅庫存量就遠遠超過今年市場需求量,面對供大于求的市場理應降價促銷。
其次說明面對充分競爭的市場,“價格聯盟”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胡同”。多年來家電行業競爭異常激烈,在這種情形下建立所謂“價格聯盟”是非常困難的。一是生產企業之間難“聯”。廠家都在打自己的“小九九”,搶占市場份額,難以步調一致,一旦有利可圖或自身利益受到損害,馬上就會拋棄“聯盟”;二是產銷之間難“聯”。漲價勢必得罪消費者,銷售商不愿意,為了不失去客源,商家必然竭力反對“價格聯盟”,并且從松散的不堪一擊的“聯盟”中尋找突破口和合作伙伴,使“聯盟”土崩瓦解。
由此可見,在一個市場競爭比較充分的行業,靠“價格聯盟”壟斷市場是難以得逞的。前些年曾經出現“彩電聯盟”“冰箱聯盟”等,很快“胎死腹中”就是明證。打破這些“堅冰”的有效手段就是充分引進市場競爭機制,競爭越徹底,“聯盟”垮臺的就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