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不少不法企業假冒國外的同時,國外一些企業也惡意搶注中國的。尋求商標的國際保護,中國企業需要警惕。
“中國企業并不懼怕競爭,怕的是外國企業利用法律規則玩策略性游戲,濫用民主賦予的權利。”在6月28日的廣東省保護知識產權與鼓勵自主創新研討會上,創維集團知識產權經理李富山的話很有份量。從不少與會代表的演講中,我們了解到,并非僅僅是中國不少不法企業假冒國外的,國外一些企業也惡意搶注中國的,只不過他們是在自己國家的法律框架內玩策略性游戲,手法相對高明而已。
目前,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商標大國。據了解,2005年我國商標注冊申請量為66.4萬件,增長12.9%,已連續4年居世界。“但應該清醒地看到,我們還不是世界商標強國。”中華商標協會副會長李彥章提醒與會者。他說,中國目前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商標可謂寥若晨星。
還是拿數字來說話吧。據統計,2005年全球100個有影響的品牌中,亞洲有10個,全部被日本和韓國7:3“分成”,中國一個都沒有;當年的《世界品牌500強》中,美國有249個,法國有46個,日本有45個,而我國只有4個,品牌價值也很低;有60%的國內企業甚至都沒有自己的商標。
本來就少得可憐,還在國外頻遭搶注,這首先源于中國企業的商標保護意識薄弱。據介紹,有不少知名企業進入國際市場,只有產品,沒有自己的商標和專利。我國出口產品中只有21%有自己的商標,29%沒有商標,另外50%是貼牌的。而世界品牌實驗室公布的“中國500個價值的品牌”中,有46%未在美國注冊,76%未在歐盟注冊。“給國際社會的印象是,中國是制造大國,但有制造沒創造,有產權沒知識或有知識沒產權,商標等知識產權已經成為制約我國從貿易大國到貿易強國的瓶頸。”
李富山告訴人們,國外一些企業在本國法律框架內,對中國商標的注冊提出策略性異議,其實是一種阻礙中國商標尋求國際保護的更高明的手段。創維在英國注冊商標時,有一家電視節目的制作企業提出異議,認為“skyworth”的標識跟自己的商標相像,可能侵犯自己的知識產權,從而成功拖延了審查時間,使創維商標在英國注冊的費用大大提高。“我們生產的是電視機,它是供應電視節目內容的,怎么可能涉及到侵犯它的知識產權的問題。”李富山辯稱。
據了解,不少國內知名企業面臨共同的商標國際保護的問題,具體表現為在國外注冊商標時間過長,費用太高。一旦有某國企業以懷疑侵犯自己知識產權為由,向本國機構提出異議,那么在該國注冊商標的時間就很有可能拉長到4-5年,而這是很多國內企業都難以承受的。“中國9大彩電品牌都在國外被搶注,僅創維就在25個國家面臨同樣的問題。”
搶注商標 提防外企的“策略性游戲”
更新時間: 2006-07-04 10:01:26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