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國際報道 如果上周四公布的一項耗資555000美元的計劃能夠獲得成功,一項新發現的物理效應對于期望提高產品性能的芯片廠商來說其價值將是無法衡量的。
由巴斯大學領導的一項為期3 年的國際合作計劃將研究在芯片中利用微波取代電線的問題。不再依賴復雜的收發裝置,無線電信號將由平面型自旋振蕩器生成。平面型自旋振蕩器與一個晶體管類似,利用了這一突破性的發現。
巴斯大學的阿萊茵博士在接受ZDNet UK采訪時說,這有點象磁核共振(NMR )腦掃描中的信號,但它是由尺寸不足100 納米的裝置產生的。
在去年的《物理評論快報》上的一篇論文中,阿萊茵公布了這一被稱為“反向電子自旋共振”的物理現象。他說,這一計劃的目的是開發出這樣的裝置,研究其收發信號的能力。我們認為,它將被用來通過波導管連接芯片上的大量組件。我們的技術將與光連接技術競爭,但在與現有的電路集成方面,我們的技術更簡單一些。
根據不同電壓,平面型自旋振蕩器能夠提供0-500GHz的信道,這使得它能夠成為極富效率的調制技術和高帶寬的傳輸技術。與電子技術相比,這種技術更高效、速度更快、更靈活,使芯片設計人員能夠設計速度更高、更復雜的芯片。
阿萊茵說,盡管在研究工作中將使用砷化鎵晶體管,但這一技術將被應用到標準的硅晶體管上。他表示,這一技術的原理相當簡單,也非常有吸引力。目前還只是處于研究的階段,在完成該計劃后,我們將與商業組織接觸。
他預測,采用該技術的產品將在這一計劃完成后的5-10年內問世,它們的運行速度將是現有計算機的200-500 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