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算講到企業級應用了,內容開始逐漸有趣起來。java企業級應用分為硬件篇和軟件篇,重點在軟件、硬件是外延,嚴格地說與java沒有必然聯系
但是,由于java是網絡語言,不了解硬件的一些基礎知識,軟件知道再多也沒什么用,不要上了戰場還不知道為什么而打仗
硬件是軟件的基礎,在這個前提下,有必要專門花一點點篇幅來聊一下硬件
硬件,簡單地說就是我們實際生活中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也就是那些冰冷的機器,比如服務器,個人電腦還有網絡交換機,路由器等等
那么先拋開網絡設備不談,先來說說計算機電腦的歷史!
在很早很早以前,人類創造了臺電腦,那時候的電腦只是一臺用來計算的機器
無比大,無比重,無比傻,除了算其它屁事不會做,沒有所謂的人工智能與計算機網絡。但是總算是誕生了,雖然以今天的眼光去看那時候的機器巨傻無比,只配叫做計算器而不是電腦,沒有邏輯思維能力,只會死算,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反正是造出來了
然后隨著時間的推移,制造業發展發展發展。電腦性能逐漸得到提升,速度快了起來,成本也逐漸低了下來。于是人們造出了第二臺,第三臺,第四臺,第五臺……第n臺計算機,人們就造出了無數臺計算機并使其成為一種產品逐漸應用于許多復雜計算領域,不僅僅是科研,許多生產領域也開始出現計算機的影子
然后又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發現不可能把所有的計算機都做成一個樣子,因為各行各業對計算機性能的要求各不相同。于是開始把計算機劃分檔次,簡單地是按照計算機的大小劃分,就是教科書上寫的大型機,中型機,小型機
//個人感覺這樣分純粹扯淡,還以為是小孩子玩球,分為大球,中球和小球
但是不管怎樣,計算機不再是千篇一律一個樣子了
按照性能的不同,在不同領域,出現了滿足符合不同要求的計算機
幾乎在同時,人們也開始考慮計算機之間通訊問題,人們開始考慮將不同的計算機連接起來,于是網線出現了,網絡出現了
又隨著網絡的發展,出現了一下專門為了尋址而存在的機器,這就是路由器和交換機,然后又出現了一些公益性的組織或團體。他們制定了一系列的標準來規范以及管理我們的網絡,于是3w出現了,計算機的網絡時代來臨了!
嗯,說到這里,計算機發展到今天的歷史大概說完了。我們來詳細說說網絡時代的計算機以及各個硬件供應商之間的關系
前面說到了,計算機分為大型機,中型機和小型機……但是現在市場上沒有人這樣分,要是出去買機器,對硬件供應商說,我要買一款中型機,或者說,我要買一款小型機,硬件供應商肯定會問問題,他們會問你買機器干什么用的?科學計算啊還是居家用,是作服務器啊還是圖形設計
但不管怎樣,簡單地說大中小型機已經沒有什么意義了。我們按照使用范疇來劃分
簡單劃分為
服務器,工作站還有微機
服務器(server)
服務器涵蓋了幾乎所有的大型機以及大部分中型機甚至一些小型機
用通俗點話說24小時不間斷運行提供服務的機器,比如賣飛機票(中航信),比如酒店預定(攜程)、比如提供門戶站點相關服務(sina),比如電子商務(ebay,amazon,阿里巴巴)這些服務對機器都有一些特定的要求,尤其強調安全和穩定
工作站(workstation)
工作站其實是圖形工作站的簡稱,說白了,就是某種功能極其強大的計算機,用于特定領域,比如工程設計,動畫制作,科學研究等
個人電腦/微機(pc)
計算機網絡的末端,這個應該不用我說太多了,網絡時代的pc已經普及到千家萬戶
說完了分類,我們就來說說各個硬件供應商
首先是服務器還有工作站,這兩類硬件供應商主要是以下三家
Sun,IBM還有HP(惠普)
然后是PC
以前IBM還有PC事業部,現在被聯想吞并了(蛇吞象)現在國際市場上有聯想和DELL(戴爾),目前戴爾還是國際老大
還有HP康柏
然后是網絡,也就是路由器和交換機,這塊市場嘛,Cisco(思科)Brocade(博科)還有McDATA三足鼎立
內核(CPU)
PC內核
主要是AMD和Intel,前者近與Sun公司合作,Sun也有一部分單雙核服務器用的是AMD的服務器與工作站內核這一塊與硬件廠商綁定,還是Sun,IBM,HP三家自己生產
題外
在一些大型主機應用市場,比如賣飛機票。德國的漢莎,中國的中航信,香港的國泰用的都是尤利(美國的公司,英文名我忘了)其它用的是IBM的機器,現在能做大型機的感覺似乎只有IBM可以,尤利已經快倒了,技術太落后了,現在他們的系統還是fortran寫的,連c都不支持。要特別說明的是,一個超大型主機然后多個小終端/pc的結構現在越來越沒市場了
將來的趨勢是用一整個包含多個服務器的分布式操作系統來取代這些大型主機
因為大型主機更新換代極其困難,一旦數據量超過了主機的處理能力,那么就要換主機,這個成本是極大的,但是如果用分布式操作系統,那就只需要增加小服務器就行了
硬件就大概說到這里,與大多數人沒什么關系
因為大多數人壓根不可能進入這些硬件領域,除非做銷售說了這么多,只是為了給軟件部分打基礎而已
//做嵌入式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