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印度的軟件產業成長力快得讓我感到吃驚。Infosys是印度的軟件廠商,近兩年前他們與趨勢科技同樣名列美國《BusinessWeek》的超國界(Transnational)公司之一。當時他們市值低于趨勢科技,如今他們市值不但早已超越我們,每年還保持60%速度成長,凈利更高達七成,獲利驚人。
在兩天馬拉松會議中,Infosys光談客服外包業務,上上下下就動員九位經理級以上主管與我們會談。他們跟我說,Infosys每年手上有兩千個案子在運作,上一季因應新業務需要,光在印度國內一口氣就召募五千名員工,快接近我們公司的全球員工數,結果寄來的履歷表數量更可觀,高達一百二十萬封。
培養一條龍的供應鏈
當Infosys攤開他們業務范圍流程圖時,我才真正體認到印度拓展信息軟件產業背后的雄厚實力。
當我把客服委外的想法跟Infosys討論時,他們的主管告訴我,他們對單純的客服業務也不感到興趣了,要就把售后的整套服務業務都交給他們做,聽了讓我大吃一驚。
攤開信息產業的產制流程,從研發到終端市場共有二十五個步驟,印度從研發、市場研究、營銷到終端廣告都能一手包辦,可針對不同的客戶需求,客制化幾乎所有的白領工作。Infosys主管說,其中三段流程的生意他們不做:一是策略,一是項目管理,另外一是品牌通路。當時我心想,一定要跟同仁說,專攻這三塊業務范圍就好,其它不要硬碰硬。
印度不僅深耕軟件業,印度的代工勢力更深入法律代書、藥品研發與服務業等領域,發展之深之廣超乎想象。
我對于印度產業找到自己特有的定位感到欽佩。我常說,公司的價值不是自己說了算,而是客戶來決定。印度深知除了制造以外,產業有一塊是客戶不想做、嫌麻煩的瑣事,可能是文件撰寫、程序編碼、客戶服務,也可能是市場問卷調查,這些需要大量人力的服務手工業,印度都不放過,培養出一條龍的供應鏈。
印度軟件業之所以能成為一方之霸,我認為多少要感謝千禧年全球的換機潮。當時美國為了維修千禧年計算機漏洞,從印度派遣五千名工程師擔任客服維修。當時這批人才讓印度一舉掌握信息軟件業的運作精髓。
更厲害的是,在扎實的客服與市場互動基礎之上,印度開始培養出營銷、廣告等洞察消費市場先機(Customer Insight)的能力。
透過軟件代工經驗,他們抓住辦公室里代工業的潛在需求,趁勢而為,發展出營銷、廣告與市調等一連串白領競爭力,創造信息白領代工的新出路。
失衡發展潛伏危機
不過,印度若要成為強國,還有幾項重大問題必須解決。
首先是國內基礎建設嚴重不足,斷水斷電時有所聞,社會貧富落差的鴻溝也待改善。政府的腳步若不夠快,跟不上民間發展的速度,未來社會發展出現失衡,將是印度根本性的危機。
此外,印度人之間的誠信也較薄弱,跳槽風氣日盛。對于客戶數據的保障仍有顧慮。
軟件產業牽涉核心數據與安全性,如果數據維護者投靠商場敵陣,將會傷及客戶權益。客戶誠信建立不易,只要出現一次數據外泄弊案,辛苦經營的產業信用將毀于一旦,這亦是印度軟件代工業發展過程中潛在的致命傷。
重要的是,印度的軟件人才成本也逐年攀升。由于擴張業務太快,印度的軟件人才已經出現供應不足,情況類似當年臺灣發展晶圓代工產業的景況。為了留住人才,印度工程師薪資開始出現加碼的現象,逐漸攀升的人力成本也將阻礙軟件代工業發展。
印度抓住千禧年換機浪潮,創新商業模式,成功搶灘軟件業成為明日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