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訊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展訊)研制的亞洲首顆2G/2.5G手機核心芯片,在新近召開的上海市科技大會暨2005年度科技進步獎頒獎大會上,獲得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這是市場對這兩種核心芯片重要價值的充分肯定,也是對展訊在移動通信技術領域為中華民族贏得榮耀的獎賞。
展訊研制的2G/2.5G手機核心芯片已成系列產品。我國手機廠商運用展訊開發的手機核心芯片制成的手機已經行銷海內外。同時,展訊研發成功的世界首顆第三代移動通信TD-SCDMA3G手機核心芯片也正在向產業化階段快速邁進。目前,展訊研制的2.5G、3G手機核心芯片技術,無論在中國還是在世界上都處于水平,為我國移動通信領域技術創新樹立了典范。
小標題:一次次讓歐美企業驚嘆
2001年,一群歸國留學生在上海浦東張江高科技園區創辦了展訊通訊有限公司。當時,沒有人會想到,這個敢于向大公司挑戰的半導體設計公司會一次次讓歐美同行驚嘆:2003年,展訊研制成功亞洲款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2G/2.5G/GSM/GPRS手機核心芯片,實現了移動通信終端核心技術的全面突破,一舉打破了歐美大公司的技術壟斷。
令人驚訝的消息此后接連不斷:2003年4月,采用展訊芯片的GSM/GPRS手機批量生產,中國人用上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手機芯片;2004年5月,全球首顆TD-SCDMA3G手機核心芯片在展訊誕生,讓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際移動通信標準TD-SCDMA,走出了沒有手機核心芯片支持的困境,實現了移動通信終端核心技術的全面突破,又一次打破歐美大公司的技術壟斷,讓歐美對手不得不紛紛加大投入追趕。
2004年9月,信息產業部在人民大會堂為展訊的世界顆TD-SCDMA 3G 手機核心芯片舉行產品發布會。此后這一芯片產業化邁出了重要步伐。目前,展訊已聯合10家以上國內外手機廠商用TD-SCDMA 3G 手機核心芯片進行商用手機開發。2005年7月,采用展訊的3G手機核心芯片生產的多款TD-SCDMA手機以優異的成績,成功通過信息產業部組織的產業化專項測試。對推動我國3G標準??TD-SCDMA產業化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展訊研制的手機核心芯片,其功能目前覆蓋了普通手機、多媒體手機、多媒體智能手機、3G/2.5G雙模手機等,涵蓋了無線通信終端的低、中、高端市場。到2005年年底,展訊達到每月生產100萬片手機芯片的規模。2004年展訊開發的2.5G手機芯片的銷售額為1.3億元人民幣,2005年銷售額超過3億元。目前,展訊已在美國硅谷、北京、深圳等地設立分支機構,成為全球增長快的集成電路設計公司之一。
同時,針對芯片的核心關鍵技術,展訊形成了數百個專利發明群,其中上百項發明專利在中國和歐美國家獲得受理。展訊公司手機核心芯片技術不斷創新,將為用戶送去更為精彩的"掌上世界",為中華民族拓展世界手機市場增添新的驅動力。
小標題:攬全球資源為我所用
是什么讓展訊神奇般地成長?從美國硅谷回歸的展訊通信有限公司總裁武平和首席技術官陳大同這兩位學子慷慨地公布了公司的成功之道--整合全球資源,構筑美國硅谷和祖國大陸兩地優勢互為嫁接的"硅谷-大陸"發展模式。
"美國硅谷有成熟的技術、領軍人物、經營管理模式和風險資本運作體系,祖國大陸有巨大的市場、主要客戶和質高、量足的人才。而展訊正是通過把兩者完美嫁接,創造了一次次自主創新的'奇跡'"。武平說,展訊在起步之初就有一個全球化的眼界和思路--利用全球人才資源庫、利用全球不同地區的政策優勢、利用全球不同地區的技術優勢,讓展訊迅速成長壯大。
武平介紹,展訊初創時的幾十名員工大多是在美國硅谷企業工作過的、有豐富技術經驗的留學生,啟動資金是來自海外的風險投資,公司的現代化企業管理運作模式也是取自硅谷。此外,展訊在硅谷設立的分支機構既能獲取的科技進步信息,同時也成為展訊日后向全球展示和銷售產品的窗口。在祖國大陸,展訊在全國這個大人才庫中招聘到了大量高素質的員工。
此外,中國是世界的手機消費市場,缺乏核心芯片的國內手機生產廠家使得展訊得以方便地找到了商業合作伙伴。展訊向祖國大陸客戶提供了比歐美芯片公司更好的近距離服務。在展訊出現以前,國內手機公司要想獲得歐美芯片公司技術人員的技術支持,等上個把月是并不稀奇的事。但展訊卻可以提供隔天甚至當夜的技術支持與服務。因而手機制造商采用展訊的芯片,就可大大縮短手機開發周期和降低開發成本。手機市場時間和成本的變化非常明顯,其價格往往每月以平均5%的速度下降,如果時間不能上市,利潤空間將非常小,甚至虧損,所以展訊的產品一上市就得到客戶歡迎。
小標題:順大勢而有大作為
展訊能夠如此整合全球資源并有所作為,并非公司自身能量使然,而是順應并利用了世界高科技核心技術從歐美向亞洲,尤其是向中國大陸轉移的潮流。
武平介紹說,高科技核心技術需要貼近使用技術的大市場和低研發成本的支持,世界高科技向亞洲轉移的這股潮流為國內發展自主獨創的核心技術并迅速市場化提供了極好的機會。武平認為,雖然歐美技術、投融資體系完善,但中國有正在完善的市場經濟環境、不斷擴大的市場需求、相對低的人力成本優勢以及國家對科技創新的日益重視和資金投入。這為展訊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展訊現承擔了國家863計劃、國家移動通信技術專項研究課題,以及上海市的多項科技專項任務,科研經費有了一定保障。有關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激發了展訊員工在移動通信技術領域為民族爭光的動力。這使展訊產品在技術整合,快速市場化等方面形成了優勢,使得展訊在公司起步的2至3年里完成了國際大公司至少要5至6年才能完成的手機芯片研發任務,創造出令世界驚嘆的奇跡。
小標題:硅谷創業團隊樂于傳幫帶
展訊能夠在短期內取得手機核心芯片技術的重大突破,還在于來自美國硅谷的創業團隊的精英們的傳幫帶,以及他們敢于在工作中發現和提拔新生代的人才。
展訊目前400多名員工中,科技人員占85%,其中從美國硅谷回國的留學生創業團隊40余人。公司主要創辦人武平、陳大同都畢業于清華大學,是我國自已培養的批半導體學科博士,80年代末他們分別赴歐美留學,此后在國際高科技公司擔任技術職務。他們兩人都有在美國硅谷創辦及管理高科技公司的經驗。"在這個科研創業團隊中,無論是公司創始人還是其他技術骨干都會和員工一起研發攻關,并且毫不吝惜地把他們掌握的前沿的技術教給我們這些剛畢業的大學生。"畢業于西北工業大學的楊曉勇如是說。楊曉勇2001年畢業不久就成為展訊在上海的一位員工。他說,傳幫帶的知識共享讓他在大學剛畢業就能接觸到世界前沿的技術,而這是剛畢業的大學生在一般公司里很難接觸到的。此外,展訊還鼓勵員工在完成本職工作外到其他部門學習相關技術,挑戰他們承擔更難的技術課題。
楊曉勇2001年8月到展訊時,只是做一些難度小的單個開發項目。現在他已成為手機系統平臺部的技術總監,帶領一個100多人的團隊開展技術開發工作。
武平說,雖然展訊的創業團隊都是在硅谷或國際大公司有多年工作經驗的芯片設計領域的精英,但他們都不會把自已的技術藏起來,而是鼓勵員工盡量快和多地學走他們的技術。這種企業文化促成了展訊在幾年內培育起了一支能夠和國外芯片設計巨頭抗衡的技術人才隊伍。
小標題:事業留人和公平分配
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師傅不教壓箱底的功夫。展訊有幾十位海歸精英,對新員工既在技術上努力培訓又傾囊相授,難道不怕新的員工有了技術后自立山頭,成為潛在對手?
"這是國內很多企業的困惑,但展訊通過事業留人,并借用硅谷那種成熟的利益分配機制避免了這類問題的產生。"武平說,來挖我們工程師的公司往往開出高我們兩倍的工資,但我們的員工都不愿走,因為他們覺得在展訊所接觸的都是世界的技術,而且做的是一件需要一個團隊共同完成的,具有歷史意義的事情,很有成就感。
這里所說的歷史意義就是武平常對員工說的--展訊培養的是中國手機核心芯片設計的人才,展訊要改變中國企業受制于國外芯片供應商、技術永遠慢一拍的手機產業現狀。
公平的氛圍、公正的分配也激勵著展訊的員工齊心協力要把公司做大做強,共同分享企業成功帶來的物質與精神獎勵。
武平介紹說,國內一些企業雖然有活力但卻"長不大"的癥結在于利益分配機制不合理,無論老板經營能力、對企業貢獻多少,始終一股獨大個人說了算,沒有讓企業員工共享企業成長帶來的利益,往往容易造成老板和打工者的對立,有能力的員工常常伺機另立門戶。展訊是全員持股的公司,每個人都是為風險投資人打工的,但每個人也都是公司的主人。展訊領銜創業團隊的幾十名骨干所持的公司股份比例非常少,遠遠達不到一些民企老板一個人控股的水平。為了體現不同"主人"的價值,展訊采用了一種綜合評價激勵機制:通過對員工績效、職位高低、貢獻大小、服務期限考核,給予包括股票期權在內的物質獎勵和公示表揚等精神獎勵,激發每個員工的創新才智。
對于公司總裁武平,展訊的員工都叫他"平"。原來,為了形成一種公平的氛圍,除了有機制保障的論功行賞外,在展訊打招呼都只呼名不帶職稱,老總辦公室的門如沒有來賓會談總是敞開的,員工有事可以直接進去溝通,在單位BBS上可以說展訊的壞話而不被管理員刪除……這種氛圍助長了員工創新能力的迸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