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廣東工業企業50強"26日由廣東省統計局、省經貿委聯合發布。在50強中,電子信息行業的企業總數以23家排在各行業之首。
據廣東省統計局法規制度處處長楊少浪介紹,電子信息產業在廣東工業產業中占有優勢,入圍企業數占50強的46%,其營業收入達到5036億元,占總體的44%,其中進入前10名的有TCL、華為、聯想國際(深圳)、美的等5家電子信息類企業。此外,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企業有5家,其營業收入占總體的21%,戶均營業收入493億元,高于其他行業企業。
統計顯示,2005年,廣東50家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1740.17億元,突破一萬億元,比2004年增長22.9%。總資產為9634.72億元,比2004年增長11.8%。所有者權益4127.27億元,較上年增長9.7%,利潤總額777.82億元,較上年增長8.8%,年末從業人員90.95萬人,比上年增長21.3%。
楊少浪說,此次工業企業50強出現了兩家超千億規模企業,2005年營業收入的工業企業為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營業收入達到1928.6億元,其次是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營業收入為1255.6億元。
在50強中,國有企業占據10個席位,總營業收入占50強總營業收入的31%。國有企業的戶均營業收入達到359億元,在所有經濟類型中。從國有企業的行業分布來看,10家企業中電力企業3家,煉鋼企業2家,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企業2家,這表明國有企業正逐步退出一般性競爭行業,在其所處行業中保持明顯優勢,其行業分布更加集中,從而使得國有企業的控制力得以增強。
工業企業50強中,港澳臺及外商投資企業數量及總營業收入均超過其他類型企業,其中港澳臺投資企業10家,營業收入占總體的10%,戶均營業收入122億元。外商投資企業12家,營業收入占總體的25%,戶均營業收入255億元。兩者合計22家企業,營業收入占總體的35%,港澳臺及外商投資企業則主要集中在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等行業。
從50強的地域分布看,珠三角仍是工業企業50強的集中地,47家在珠三角地區。深圳以20家排在各城市之首,廣州以16家位列次席,廣州和深圳這36家企業實現的營業收入占50強總營業收入的77.1%。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規模迅速擴張的同時,工業企業50強的人均指標略有下降。2005年,工業企業50強的人均營業收入為129.1萬元,略低于2004年的129.5萬元。人均資產總額為105.9萬元,也較2004年的108.3萬元略低。人均利潤8.6萬元,低于2004年的11.2萬元。
"廣東省工業企業50強"是由廣東省經貿委和省統計局參照世界500強的評選方法,以企業上報的營業收入作為排名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