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韓國在2005年12月率先啟動基于T-DMB標準的商用移動電視廣播,T-DMB在亞洲拉開了商用序幕。另一方面,韓國制造商也正準備出口支持T-DMB標準的手機。而在中國,盡管標準尚未確立,但T-DMB技術已獲得不少青睞。在這種情況下,T-DMB吸引了不少芯片公司的濃厚興趣,其中就包括新近進入這一領域的美國模擬器件公司(ADI)。
然而,亞洲公司在設計支持T-DMB的第二代手機時,面臨著考慮怎樣才能地劃分手機中的調諧、解調以及音頻/視頻解碼功能的問題。目前一些公司(如TI、Frontier Silicon)的方案是把解調功能與應用處理器中分離開來。與之不同的是,ADI的方案將解調和音頻/視頻編碼任務都分配給了Blackfin DSP內核,不過目前該平臺仍然需要一個單獨的射頻TV調諧芯片。
ADI戰略業務經理Bhaskar Banerjee透露,該公司近開發出了這樣一種T-DMB解決方案,并向亞洲地區的手機供應商、便攜式媒體播放器(PMP)制造商以及汽車A/V模塊生產商作了演示。Banerjee稱,這項產品戰略出現的時機非常好,因為韓國手機巨頭三星和LG都在為其下一代T-DMB手機尋找性價比更高的芯片組,而他們的代T-DMB手機是基于韓國本土開發的解決方案。
Banerjee強調:“我們的Blackfin解決方案是一個具備較高成本效益和功率效率的可升級平臺。”他相信,在價格壓力日漸加大的市場中,該公司有可能在T-DMB領域勝出。
他還透露,今年年底前,這款帶有T-DMB解調軟件(由ADI的一個合作伙伴開發,ADI沒有透露該合作伙伴的名字)及ADI公司自己開發的音頻/視頻解碼軟件的平臺,成本將低于10美元。此外他認為,Frontier Silicon公司的Kino芯片只能處理基帶,卻不能進行A/V解碼,而Blackfin解決方案則二者兼顧,如果需要,甚至還能增加更多的功能。“若我們的客戶—PMP和手機應商—突然要求在移動電視終端上增加照相功能,我們也能夠做到。”他表示。
不過,ADI的競爭對手聲稱,實際對比結果完全取決于目標應用。Frontier Silicon首席技術官Martin Jackson表示,由于高端手機具有單獨的應用處理器,故專用的移動電視接發收器對高端應用而言是非常理想的解決方案。“目前這一代的中端市場手機具有獨立的A/V解碼芯片,”他補充道,“但下一代產品將把A/V解碼器集成到基帶中。因此,專用解決方案將再一次成為市場所需的解決方案。”
ADI融合平臺及服務部門總經理Gerald McGuire承認:“我們的客戶處在不同的起跑線上,”顯示出該公司在時刻關注市場動態。例如,一些客戶緊密依靠某一基帶或某個特殊劃分方案進行開發,還有一些客戶則是從頭開始構建平臺。“我們的優勢是具有靈活性和可升級,” McGuire表示。
該公司Blackfin處理器應用工程部門負責人Rick Gentile則特別強調了從400MHz的單個Blackfin內核到600MHz雙內核的 “Blackfin平臺的可升級性”。這在單一架構上實現了不同視頻尺寸和性能(從CIF到D1)的可升級性。“Blackfin內核在功率管理方面也可以升級,”他指出,“這種單一平臺具有改變頻率和電壓的能力,還可處理多種功率模式。”
此外,ADI公司數字媒體技術中心的技術專家Josh Kablotsky認為,單處理器架構上的可升級性并沒有增加編程模型的復雜性。他表示,某些競爭對手的媒體處理器解決方案集成了多個內核—DSP、ARM內核、硬件加速模塊及其它,使得軟件開發變得很復雜。
Kablotsky還聲稱,ADI的方案可節省功率,僅在把處理器的數據移動到協處理器才消耗功率。與協處理器相關的成本和芯片尺寸則是另外一些問題,他補充道。
ADI承諾,將在2007年推出新版解決方案。新方案將能夠以150毫瓦或更小的功率同時處理解調和A/V解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