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們熟悉的消費者Web 技術——例如博客和wiki,正在向企業滲透,而推動這一趨勢的就是企業員工。業界觀察人士指出,這些流行的Web 2.0 技術是在工作場所進行協作的一種有效途徑,它們簡單、易用,這使得它們對于企業員工非常有吸引力。
上周在“協作科技會議”上發言時,施樂公司的前首席科學家布朗說,Web 2.0 的關鍵部分是它能夠催生新的協作行為。Web 2.0 是一種供人分享的媒體。
盡管還沒有精確的定義,Web 2.0 指的是讓人們在網上協作和共享信息的Web 服務。與代Web 服務不同的是,Web 2.0 更具有交互性,它給用戶的體驗更接近臺式機應用而不是靜態Web 網頁。
與其他人一樣,布朗預計許多消費者Web 技術━━包括博客、wiki、RSS ,將向主流商業應用軟件中“滲透”。
分析人士表示,Web 2.0 技術不會取代復雜和更結構化的內容或文檔管理系統。但是,新的Web 標準產品可能會促使人們不再使用電子郵件共享文檔,而通過wikis 等共享工具進行協作。
Burton集團的分析師彼特說,開放源代碼、免費協作和內容管理軟件正在形成一股不可阻擋的浪潮。現在,需要IBM 、微軟等主流軟件廠商作出反應了。這些技術已經足夠好,也非常易于使用。
目前,安永咨詢公司正在進行有限的試驗,約有50名員工使用博客、wiki等Web 2.0 技術鼓勵協作。該公司的管理顧問羅德說,“Web Office”的目的是讓知識員工更方便地查找資料——例如某一個問題方面的專家,管理正在進行的項目。
該項目沒有定義、開發高度結構化的協作系統,而是只有少數量的“組織”。例如,只有一些內容與客戶或計劃相關的博客。
羅德表示,這一項目仍然處于早期階段,他同時指出,博客、wiki等技術不會取代該公司現有的Lotus Notes 協作應用軟件。它提高了Notes 的價值,因為人們能夠更方便地查找資料。
IBM 正在在內部試用標注技術——Flickr、Delicious 等公共網站已經在使用這一技術。IBM 旗下Lotus 部門的總經理邁克爾說,被稱為Dogear的“社區書簽”系統將使IBM 的內部員工利用自己定義的標簽對Web 內容和其它資料進行分類。IBM 還有數千個只向員工開放的博客。
重要的是,IBM 沒有選擇定義,并開發一個大規模的知識管理系統,而是選擇了一種自底向上的策略,使貢獻者對協作工作的組織享有更大的主動權。
邁克爾表示,IBM 有意使這些社交網絡技術商業化。他說,我們認為這些消費者技術在企業有很大的用武之地,社交網絡帶來了價值。這種方法與傳統的知識管理系統有很大不同。
微軟也在瞄準輕量級協作技術。微軟在公司內部一個名為Quests的內部通訊系統中采用wiki技術。彼特指出,微軟將在其SharePoint Server 2007 Web門戶軟件中集成wiki技術。
業界觀察人士指出,盡管使用戶對協作有更多的控制有助于提高用戶參與的興趣,但他們警告這可能會造成混戰。
例如,企業需要對wiki的創建、編輯、刪除制定一些政策,并進行適當的監管,否則會造成許多不可用和多余的信息,從而會傷害到這些工具的發展。
哈佛商學院的助理教授安德魯指出,在商業應用軟件中采用博客、wiki、社交網絡軟件仍然處于早期階段,但他認為這一趨勢會穩定地發展。
布朗說,企業應當在面向服務的后端架構中集成先進的Web 技術,促進員工的協作。通過集成在員工中非常普及的Web 2.0 工具和更大的靈活性,企業的協作系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