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武漢芯片廠12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項目一期工程在東湖國家高新區開工。據悉,這是我國中部條此類生產線。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省委書記俞正聲,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主任郭東坡,省領導羅清泉、周堅衛、苗圩、郭生練,武漢市市長李憲生等出席開工儀式。
該項目由省、武漢市和東湖高新區聯合投資建設,委托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經營管理。將采用12英寸/90納米以及更先進的技術生產邏輯芯片和存儲芯片,產品可廣泛應用于各類消費類和通信類電子產品。項目共用地587畝,計劃分三期建設,其中一期工程總投資107億元,2008年一季度建成投產。一期工程全部完成后產能可達到每月4萬片。中芯國際是我國大陸規模、水平的集成電路制造企業。總裁兼執行長張汝京表示,此次與武漢市合作,可實現武漢的資源、人才優勢與中芯國際的技術能力和成熟的管理團隊有機結合,致力于將武漢打造成華中地區的半導體制造基地,同時配合武漢及東湖高新區開展產業研發,引進配套企業,促進半導體產業鏈的形成和完善。(記者 趙良英 黃磊)
[解讀]
給武漢安裝一個強大助推器
——12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的意義
一期投資規模就將達107億元。昨日,我國中部地區條12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項目在東湖國家高新區開工,成為我省數十年來罕見的一個大型工業投資項目。
集成電路是諸多現代化工業門類中不可或缺的關鍵部件,近年來在全球市場發展迅速。以中國市場為例,去年全行業實現銷售收入水平1100多億元。專家預計,未來5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收入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將達到32.6%。謀劃3年終于心想事成“這個項目策劃了3年,真是不容易!”昨日,在宏大喧鬧的開工現場,東湖高新區總工程師夏亞民感慨萬千。
3年前的一個暴雨天,他陪同時任武漢市委副書記的張代重和東湖高新區管委會主任唐良智,驅車趕赴宜昌,將剛剛參觀完三峽工程的中芯國際董事長張汝京接到武漢,開始了武漢芯片廠項目的次洽談。從那之后,無數次的考察、洽談、協商,高新區方面與中芯國際方面密切接觸。同時,該項目也引起了省和武漢市領導層的高度關注。鑒于項目的高投入、高回報和高風險特征,省和武漢市政府也開過多次專題會議,深入分析單體投資效益和產業帶動效益。
其間,中芯國際在上海的總部不斷擴產,在天津、北京和成都的項目相繼開工,武漢項目也逐漸進入階段。
今年3月30日,東湖高新區終于與中芯國際在漢簽署委托經營協議,武漢芯片廠項目“一錘定音”。該項目由省、市和東湖高新區投資,產權歸專門組建的武漢新芯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在受權經營若干年后,中芯國際將回購該項目產權。帶動形成武漢半導體產業群武漢芯片廠將主要采用12英寸/90納米及以下技術生產邏輯芯片。生產線建成后,將會自然吸引上游的IC設計與培訓,下游的產品封裝測試,以及配套的半導體設備供應等產業聚集。據悉,在中芯國際總部所在的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僅IC設計公司就集中了上百家。不久前,臺灣華瑞半導體已確定將封裝項目落戶光谷。
同時,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也將為武漢光谷的移動通信、光通信、數字電視、計算機網絡和外設、儀表電子、白色家電等高科技制造業提供支撐和發展后勁。
東湖高新區管委會主任唐良智分析,中芯國際及配套企業進入后,企業出于維持自身發展的需要,將會建立起自己的研發團隊,并借助武漢本地科技教育資源,提升研發水平。促進城市功能全面提升夏亞民告訴記者,“為了滿足中芯國際上海總部及工廠的需要,張江高科技園區僅改造水電管線就花了4億元。”
他表示,這樣一個國際性大項目的落戶,將促使光谷和有關方面下力氣提升基礎設施條件和城市功能。
他舉例說,中芯國際是國際代工企業,項目建成后產品將直接發送世界各地,“24小時通關能力、高水平的保稅區和出口加工區是必備需求。”據悉,有關方面已表態,一旦武漢芯片廠運行后產量達到一定水平,將在東湖高新區建立海關分關。
再比如,武漢芯片廠將雇傭大量海外技術和貿易人才,許多人會把家屬也帶過來,“上海總部就建立了自己的國際學校。”加上各國商人和技術人員的頻繁匯集,酒店的需求也將很旺。還有,國際金融結算服務,國際直通航班……凡此種種,城市投資和服務環境的水平必須與產業同步發展。
夏亞民認為,作為全球信息產業的一個企業,中芯國際入駐武漢,將可以引起“”的業內矚目,極大提高武漢市和湖北省的海外知名度。(記者 黃磊 通訊員 李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