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間,光谷將繼續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產業發展戰略,鞏固光通信產業,壯大移動通信產業,啟動集成電路、半導體照明、數字電視與顯示產業,提升軟件產業,拓展激光產業,夯實汽車電子及零部件產業,進一步推進產業結構升級,提高產業競爭力。(一)光通信產業繼續保持光纖光纜、光通信器件等方面優勢,著力發展光纖到戶和軟交換新興產業,進一步鞏固并保持光通信產業在全國的地位,建成“國內、國際知名”的光通信研發基地、生產基地。到2010年,光通信產業年產值將達到120億元,其中光纖光纜年產值約50億元,圍繞光纖到戶和軟交換的通信器件模塊及其系統集成和工程應用等年產值約70億元。培育至少一家年產值過百億元的光通信龍頭企業和一批年產值過億元的企業群,形成完整的光通信產業鏈。
重點領域:AWG、DWDM、FBG、拉曼放大器等具有較大市場成長空間的光通信器件;POF塑料光纖以及特種光纖、光纖預制棒,大規模帶狀光纜、淺海光纜、塑料光纜、室內光纜等。(二)移動通信產業打造一條以3G技術為特色的,集終端、網絡系統設備及軟件、營運、增值服務于一體的移動通信產業鏈,建成新興的移動通信產品生產基地及相關配套產品加工基地。到2010年,實現以移動通信終端和網絡設備產業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年總產值約280億元。其中,移動通信終端年產量爭取達2000萬臺左右,年產值150億元;3G網絡系統設備年產值達到50億元左右,數字集群及系統軟件等年產值達到80億元。形成一個年產值過百億元的龍頭企業,5至8家年產值過10億元的企業。
重點領域:整機終端,3G手持終端、智能手機等;網絡設備,3G網絡設備、直放站等;增值服務,視頻流媒體、移動查詢、娛樂點播等。(三)集成電路產業結合光谷現有光電子信息產業基礎,引進并啟動半導體芯片制造業,將光谷建設成為國內新興的集成電路產業基地。到2010年,爭取引進1至2家芯片制造企業,5-8家半導體配套企業,15-20家芯片設計企業,實現年產值約100億元。
重點領域:集成電路設計,EDA服務平臺,集成電路芯片生產,6英寸、8英寸、12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及其相關產品等。(四)半導體照明產業打造一條集LED襯底和外延片生產、芯片設計及制造、封裝、應用產品開發和工程應用于一體的半導體產業,建設成為國內新興的半導體照明產業基地。到2010年,爭取引進和培育3至5家白光LED芯片制造企業、5至8家封裝和應用企業,實現年產值約50億元;形成1至2家年產值過10億元、國內知名的LED企業及一批封裝和應用企業,初步形成較為完整的半導體照明產業鏈。
重點領域:LED紅光、黃光、綠光用GaAs襯底生產,超高亮度LED外延片及芯片生產、LCD背光源等。(五)數字電視及顯示產業大力推進數字電視技術開發,引進國內外數字電視制造商,著力發展TFT-LCD,密切跟蹤PDP和OLED、DLP,形成華中地區數字電視和顯示產業的研發制造基地。到2010年,實現年總產值200億元,其中數字電視終端設備40億元,NVD40億元,TFT-LCD100億元,機頂盒20億元。
重點領域:數字電視前端、終端設備,高清晰度視盤DVD和DVDR、TFT-LCD、OLED、機頂盒等。(六)汽車電子及零部件生產依托湖北“百萬輛”汽車生產基地戰略,構建我國重要的汽車電子技術、信息、培訓、服務體系,打造一個帶動全省并輻射中南地區的汽車電子產業基地。到2010年,汽車電子及零部件產業的年產值力爭達到100億元,培植和引進一批相關企業集團,提高產業配套能力,促進產業集群效應的產生。
重點領域:車身電子控制系統,汽車車燈,中央控制門鎖,底盤電子控制系統,助力轉向控制系統,ABS制動系統,車載通信智能信息系統等。(七)軟件產業大力發展以3S、3C、信息安全軟件、嵌入式軟件等為特色的軟件,加強軟件外包服務,提升軟件產業的水平和規模,將東湖高新區建設成為軟件產業基地。到2010年,軟件企業總數達400家,軟件、系統集成收入達到180億元。
重點領域:3S(GIS/GPS/RS)系統軟件,3C(CAD/CAM/CAPP)制造業信息化系統、動畫制作、信息安全軟件、嵌入式軟件等系統軟件、支撐軟件、系統集成等。(八)激光產業充分發揮光谷激光產業現有優勢,拓展激光技術應用領域,提高本地配套能力,完善激光產業鏈,建成國內規模、水平的激光產業基地。到2010年,實現激光產業年產值60億元,培育1至2家年產值過10億元企業,主要產品達到國內水平并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重點領域:激光器與光學元器件,高功率CO2、半導體激光器,高功率激光切割、熱處理、焊接設備,激光標記防偽設備,激光生物醫學儀器及成套醫療設備等。
中國光谷:建設世界科技園區
1988年,東湖高新區成立。2000年,中國光谷建設啟動。2001年,國家科技部、發改委先后批準在東湖高新區建立國家火炬計劃光電子信息技術產業化基地和國家光電子信息產業基地(中國光谷)。
幾年來,在湖北省委、省政府、武漢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和省市各部門的支持下,東湖高新區全力推進中國光谷建設,堅持自主創新,發展特色產業,打造核心競爭力。2005年,全區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843家,技工貿總收入達到700億元,工業總產值達到591.2億元,工業增加值達到228.4億元,財政收入達到20.04億元,分別是2000年的2.77倍、2.78倍、2.91倍和3.2倍。“中國光谷”的建設與發展,提升了產業的競爭優勢,在全球產業分工中占有一席之地。
中國光谷的建設與發展,得到了黨和的高度重視與肯定。2005年8月22日,胡錦濤總書記視察東湖高新區,充分肯定了光谷通過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發展特色高新技術產業的做法。2005年6月17日,溫家寶總理視察北京中關村時,專門講到,要把武漢東湖高新區的光電子信息產業做大做強。
東湖高新區“十一五”規劃目標
按照“國際知名、國內”高新區的目標,圍繞國家光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建設,堅定不移地推進武漢國家光電子信息產業基地(中國光谷)建設,突出產業發展、環境創新兩大重點工作,全面提升高新區資源整合能力、持續創新能力、產業生成能力、經濟產出能力,為把高新區建設成為世界科技園區奠定基礎,努力把高新區建設成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聚集中心、國家自主創新基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武漢科技新城。
武漢科技新城:詩意地棲居
“十一五”期間,以東湖高新區為主體的武漢科技新城的努力方向是:從科技園區走向城市。科技新城的多元、復合功能,將作為一個健全城市所應具有的居住、商業、文化、游憩等與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關的功能,和產業功能混合疊加,塑造城市的歸屬感和獨特的城市魅力。
科技新城的空間結構:一條主軸,四大組團;一個都市核心,三個支撐中心;一個資源保護網絡,多條生態廊道。
一條主軸:中環線連接新武黃高速公路自西至東,貫穿于整個新城。這一高速的交通線路,不僅是新城對外物流、人流、信息流的重要載體,更與其南北的東方大道、南湖南路、藏龍大道等一起,構成了科技新城內部東西向的聯絡軸線。
四大組團:西北組團,整合現有商業、居住以及關東、關南產業園區,形成以光電子、激光、通訊等為主要科技產業的,融商業、居住為一體的關山組團;西南組團,以湯遜湖為依托,整合廟山、藏龍島、流芳部分用地,凸現濱湖景觀風貌,形成以大學科技園、科研院所、輕制造業為主的,融科教、產業、居住、游憩為一體的湯遜湖組團;東北組團,以九峰森林公園為依托,以旅游服務、休閑度假、教育科研、電子信息、居住等功能為主,形成九峰組團;東南組團,南面抵達后梁子湖岸線,成為科技新城從東湖走向梁子湖這一宏大格局的重要區域,定名為梁子組團,大力發展輕制造業、流通業、旅游度假和景觀房地產等產業。
結合高新區的自然山水與科技人文特色及科技新城總體規劃,應利用區內山體,建設以森林為主的大型森林綠色板塊,使之成為光谷內部的綠格和開放式的森林旅游區。同時,利用湖泊、水庫、塘堰等大型水系,在湖泊與陸地的交接界面,建設一系列的生態濕地。
結合三環線、外環線、武黃高速公路等,進行道路景觀視廊和防護林帶建設,并與山體、水體景觀要素串連,形成科技新城的綠色景觀格局。
激情澎湃的創業熱土
創業的故事在光谷太多太多。這里,我們截取的,是來自武漢留學生創業園的一組片段鏡頭。從中,可以感受到那不可抑制的創業激情。
1998年5月,武漢留學生創業園成立。由此,創業園成為海外學子們實現創業、創新夢想的舞臺。
創業園是留學生企業的孵化器。標準孵化場地從5000平方米,擴展到現在的70000平方米。留學生企業從27家增長到360多家,留學人員從55位增加到現在的760多名,分別來自美國、加拿大、英國、日本、法國、德國、澳大利亞等17個國家和地區。
創業園是先進技術成果的催化器。8年來,這里轉化的科技成果達480多項,有9家企業承擔了國家863計劃,7家企業承擔了國家十五重大攻關項目,48家企業獲得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
創業園是創業者的服務器。在企業與政府間架構綠色通道,在企業與企業之間搭配信息交互平臺,為企業提供投融資、項目合作、管理咨詢等全方位服務。
創業園是企業的生產地。多普達通訊、菲旺軟件、蘭丁腫瘤檢測中心等一批科技企業聚集在此,“長大成人”。
創業園是明星企業家的搖籃。楊興平、張南平、孫小蓉、李建勛、黃培等大批科技人員,在這里學會了搏擊市場經濟的大潮,成長壯大。
1999年,創業園被歐美同學會認定為“報國計劃產業基地”。
2000年,被認定為湖北省“博士后產業基地”,及國務院僑辦“重點聯系單位”。
2001年,被國家科技部、人事部、教育部和國家外專局確定為“留學人員創業示范建設單位”。
2003年,被中宣部、中組部、統戰部和國家人事部、科技部、教育部聯合授予“全國留學人員先進工作單位”。
2004年,被國家人事部確定為留學人員創業園。
數字中看精彩
6年來,光谷新建了國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正在加緊建設光電國家實驗室、P4實驗室、國家核動力技術研究工程中心。10個工程研究中心通過改制,整體進入企業;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等20多家科研院所實現從事業單位向企業的轉變。240家企業成立了專門的研發機構,技術人員近2萬人。
6年來,光谷企業承擔了國家“863”計劃、“973”計劃等創新項目239項。光谷現在已有東湖創業中心、光谷創業街、留學生創業園等各類孵化器7家,總孵化面積達40萬平方米。
6年來,光谷平均每天誕生企業3至5家,民營企業注冊數量總計達到7000多家。6年來,光谷各單位共申請專利近7000項,專利授權率達到70%,區內擁有專利的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000多家。近年來,光谷企業承擔了國家“863”計劃中光通信領域80%的重點課題。
6年來,光谷先后組建了20家創業投資公司,集聚各類風險投資公司、投資咨詢管理公司116家。支持17家企業在境內外上市,募集資金超過68億元,帶動資金200多億元,在中國證券市場上形成了頗有影響的“光谷板塊”。
6年來,光谷先后舉辦了“高資論壇”和“國際光電子博覽會”。尤其是連續舉辦4屆的“光博會”,已成為在國內外有影響的展會品牌。
其他產業介紹
生物醫藥產業重點企業:生物制藥、現代中藥、化學制藥、農業生物技術、醫療器械環保產業重點企業:電力環保、水處理、節水技術和設備、環保工程總承包現代裝備制造業重點企業:數控機床、發電設備制造、航運船舶裝備制造、核能裝備、大型工業控制系統等高科技農業重點企業:農業高科技成果的轉讓、優質動植物品種繁育、生物農藥、植物組培工廠化、新型肥料、生物飼料、獸用生物藥品、飼料添加劑、農產品深加工現代服務業重點企業:商貿物流業、房地產業、信息服務業、金融服務業、科教服務業、科技會展業、餐飲娛樂及社區服務業。